地震中暴露出的设计施工等问题 在大陆很普遍

1.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

如正门为做店面大开洞加玻璃橱窗。地震时柱子折断,骑楼倒塌带动主体结构前倾,层层跌落。

或是底层作车库、商场,也就是正门大开洞,三面有墙,建筑平面刚度不均匀。

地震时底层倒塌,带动上部结构层层跨落成"千层饼"破坏形状。

2.建筑立面布置不规则,竖向刚度突变。

建筑沿竖向或因层高突然变化,或在某层抽掉柱子形成空旷,或为追求大开间无梁无柱等均导致结构竖向不规则,刚度和强度突变。

此类建筑在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而且破坏多集中在这些薄弱部位。

合理的建筑布置在抗震设计中是头等重要,平、立面简单对称的建筑在地震时较不易破坏。

而且道理也很清楚,简单、对称的结构容易估计其地震时的反应,也容易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和进行细部处理。

3.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不当。

在抗震设计中,"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抗震措施"是指除地震作用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建筑总体布置、结构选型、地基抗液化措施等,主要是考虑概念设计要求对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以及各种结构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是指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一般不需做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所采取的细部构造。

抗震构造措施要求是作为抗震验算的一种补充和保证。

这就足以证明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的重要性,但由于是构造措施而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如某些结构设计梁柱节点配筋不足,窗间墙过短,短柱,承重墙体高宽比过大,柔性底层建筑,抗震墙不连续,不规则开洞,悬挑构件过长等。在地震时破坏集中在这些薄弱部位。

4.个别结构设计过于大胆,设计缺乏抗震概念设计。

有的建筑结构系统规划不周全,结构设计过于大胆,再加上施工质量有问题,剪力墙面积太少,中庭挑高影响结构安全。

5.建筑规划和选址不当。

城市中楼房间距太小,过分密集,导致一栋楼房倒塌祸及其它楼房。

房屋建造在软弱地基或可液化场地或临近地震断层,地震对场地液化导致地基失效,房屋倾斜。

6.施工质量问题

地震时倒塌和破坏的建筑物暴露出以往许多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

如不按设计要求施工,设计与实际施工不同,偷工减料,未按抗震设计要求施工等也是倒塌的重要原因。

如:部分楼房柱子过细,配筋不足,箍筋间距过大,弯钩、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纵筋在同一截面搭接等均不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