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图)

 

许多早期淡水渔船的图案,显然是沿袭石川钦一郎"泊船"图中的模样,只不过当时船身较大,有桅杆、有帆,这就是清末年间往来大陆和台湾两岸的戎克船。

台湾戎克船身的彩绘是庙宇装饰的延伸,鲜艳活泼,红绿强烈对比,并且每船头尾必画出一对圆球,宛如鲸眼探路,缓缓巡梭于淡水河水域。

一九二0年代淡水港边戎克船随处可见,对石川钦一郎来说犹是新鲜景观,每艘戎克船有三桅,"泊船"画面上有十几支桅杆直冲天际,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

戎克船曾经是台湾茶叶外销的运输功臣,亦是早年移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戎克"一词原非中国语,但却是中国船。十七世纪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与西班牙船队来到东方,他们在南亚语系圈进行传教和贸易,中国帆船也在这里活动,透过马来语的讹音,再经一次转译,就变成戎克了。

后来中国人汉译称做"戎克",戎克载运来自中国沿海的移民,也输入民生用品来台湾;台湾船头行也自备戎克船,航行两岸做起生意来。

一九二0年代淡水港呈现萧条景象,戎克船也逐渐没落,"泊船"一泊可能就是经年,但已成为当年淡水河岸独特景致。

戎克的英译为JUNK,据推测,JUNK是闽南语"船王"的讹音转化过来的。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