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不要忽视另外一种中国的声音

藏区的骚乱和镇压事件发生后,由于官方长期选择性教育的影响,在奥运精神和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国大陆和海外华人中都发生拥护中国政府的示威游行。不过,将这种声音视为目前中国唯一的声音未必准确,它甚至不一定是主流声音。

不可否认,在藏区骚乱和镇压事件发生之初,整个中国社会几乎只剩下官方的公开标准语调,近年来自由主义思想启蒙的成果在现实震撼面前,顿时陷入了"政治不正确"的话语困境,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理性的声音近乎失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长平先生有关文章和王力雄、刘晓波等独立知识分子《关于处理西藏局势的12点意见》发表之后,民间、尤其是网络世界上,以民主价值和自由主义观点理解并阐释西藏问题的声音逐渐放大了音量。包括一些不具有政治异议身份的公众人物,比如白岩松,韩寒等人也对极端的民族主义狂热表示了反对。

另外,由于藏区骚乱和奥运火炬的全球传递及其引发的民族主义浪潮,在时间上正好遭遇国内物价上涨及股市暴跌,来自民生的压力,也在冲淡非理性民族主义思潮蔓延的可能。于是,目前的中国民间及网络舆论便形成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爱国主义情绪控制下的许多民众挥舞国旗上街抵制总部位于法国的家乐福超市;另一方面,许多民众因为对政府的经济决策不满,而将这种不满情绪转移到政治领域,对于胡锦涛、温家宝的批评乃至谩骂也成为近期中国舆论领域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综合来看,中国社会很少出现目前这样的观点分裂,但是这种分裂,其实也是社会舆论走向多元的表现。

当然,由于政治控制的缘故,不信任政府的一方的声音较难引起注意,但熟悉中国网络特点的人士分析,如果没有网络监控和顾虑,很难说哪一方的声音更大。另外,相对于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社会大多数成员并未发言,但沉默并不表明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现在,政府和民间显然都有人意识到,过于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很可能会走向其反面,甚至给政府本身带来困扰。于是,中国政府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做法,一方面,媒体仍在沿用传统做法鼓动民族主义情绪,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试图为群众的民族主义情绪降温。

其实,这种矛盾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普遍困境所在。来自支持和怀疑的两方都在增加对政府的压力,而缺乏选票基础的政权将发现即使其支持者也未必可靠。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想单一地依靠操弄民族主义这一种方式来建立并且巩固自己的合法性,只能是自找麻烦。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王丹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