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明专栏】人生感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是善良的,人们的性情也很相近,但是因为习染不同就会变得相差的很远。在世风日下的现代人类社会中,为了不使自己误交损友、沾染不好的习惯,交友与择邻也应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交一个道德高尚的好人为朋友,人就能在朋友处获得人格的熏陶,道德的感召,自然是受益无穷。相反,如果交道德低劣、不学无术的人作朋友,那就有可能在损友处受到意想不到的牵连和伤害,甚至误上贼船,无可救药。

《列女传》中记载了孟母教子的故事,也很能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孟轲的母亲知道人的道德和学问是逐渐养成的,所以对孟轲平时生活和学习上的细节十分重视,通过"渐化"的方式培养孟轲的好习惯。起初,孟家离一处公墓不远,小孟轲看了一些送葬人的情景,自己就摹仿起来,成天在沙地上埋棺筑墓。孟母看出这样的地方对孩子影响不好,就搬家到了一个集镇。小孟轲又学着那些挑提卖货的人吆喝叫卖,孟母只好再次搬家。最后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小孟轲摹仿学校的孩子们,在游戏中摆弄俎豆祭器,学习揖让进退的礼仪,孟母这才终于放心地说:"这里才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然而,孟轲上学以后,有点贪玩,进步不大。有一次孟母问他:"学习得怎么样?"孟子回答说:"还是那个样。"孟母听后,拿过剪刀就剪断了织机上的线,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线,布就织不成了一样,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只有成为供人使唤的下人。"孟轲从此拜孔子孙子的学生为师,勤奋学习,终于成了著名的一代儒家宗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语源自晋·傅玄《太子少傅箴》,原文中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意思是说,靠着朱砂的物品会逐渐变红,靠着墨物品会逐渐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学好,可以见贤思齐;而接近坏人则很容易使人变坏。生活的环境如同一个大染缸,会将形形色色的人同化于其中。一个人处在修心重德、正气的环境中,他会受到身边人们的言行教化,自觉的约束自己,使自己不断的长進;相反,一个人处在道德颓废、弄虚作假的环境中,他也会受到身边消极观念的影响,使其正邪不分,随波逐流。宋朝欧阳修是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和诗词。尤其是他的散文,简洁流畅,丰富生动,富于感染力。欧阳修在颍州府当长官的时候,有位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在他手下当行政助理。有一次,欧阳修的朋友范仲淹路过颍州,顺便拜访欧阳修。欧阳修热情招待,并请吕公著作陪叙话。谈话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应当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吕公著点头称是。后来,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能力提高得很快。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语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句格言。王朝的兴衰自有天数所定,如果从人为的因素来讲,亲近什么人与疏远什么人也能促成不同的因果关系。敬神敬天、亲近修道与学佛的修炼人,就能种下修炼的机缘;帮助或保护修炼的人就能积大功德而得福报;与坏人为伍的人其结果不言自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世人不可不察之。


本文留言

作者贯明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