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两会频闻"炮声"隆 昔日民意炮手"依旧在

两会开幕时,一家颇有影响的媒体曾感叹,“两会再无吴敬琏”。紧接一问,谁来接棒“民意炮手”?

大胆敢言的代表委员被网民们形容为“民意炮手”,其尖锐言论被称为“麻辣语录”。

新一届委员代表能否像前辈一样秉持公心、指摘时弊,令人关注。

在两会日程过半时,人们注意到,两会频闻“炮声”隆,代表委员踊跃建言,机锋所向,焦点难点。

对雪灾后重建,有委员说,毋把重建简单当做“断了的电杆拉起来”。

对财政体制漏洞,有委员痛陈,“财政蛋糕”越切越碎,"跑部钱进"愈演愈烈。

对科研现状,有界别委员集体批评,科研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甚至形成了“跑项目比做项目更来劲”等怪现象。

中国政协首场大会发言上,十四位委员直议热点,物价上涨、灾后应急、城乡统筹,其议题规模为近年来少见。

其它“炮手”的亮相亦引起关注。首次担任政协委员的女企业家张茵因三则疑涉利益群体代言的提案引起争议。而她亦不顾风口浪尖,重申提案意愿。

另一方,有政协委员通过两会平台,对张茵“鸣炮”质疑,出现争鸣与回应的局面。这种交锋被认为有利于消弭误解,促成协商目的。

有评论说,民主政治的进步鼓励代表委员做“炮手”,公众也寄希望于代表委员说实话,甚至允许其讲错话。而同时,人们更希望具有公共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代表委员发出有力量的声音。

“麻辣表达”非委员参政议政的唯一途径,人们同样乐见,委员们积极、理性的表述和躬身行动。如此,所谓“民意的炮弹”才有更高机率,命中民生的靶心。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