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明专栏】人生感悟:美德造福后人(图)
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人世间的任何物质财富都不可能长久的承传下去。留下金钱,孩子们可能去挥霍,最终有可能成为乞丐;留下遗产,如果孩子们没有经营的智慧,坐吃山空,结果有可能是倾家荡产;留下遗产让孩子们去分割,后人则可能为了争夺遗产对簿公堂甚至大打出手。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智慧,孩子就有可能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为人一生积德行善,给孩子留下做人的美德,其福报就能长久的造福于后人。
清末的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还乡之后,曾在长沙大兴土木,准备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的府第。他总是怕工匠偷工减料,就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对他说:"大人,请放心吧。我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在长沙城里造了不知多少府第。在我手上造的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常有的事。" 左宗棠闻听此言,不禁满面羞愧,长声叹息而去。
同为清朝名臣的林则徐,在对待儿孙的问题上就比左宗棠高明得多。他曾经说过:"子孙若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若我,要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西汉时代东海兰陵的贤人疏广曾任皇太子的老师,他告老还乡后,把皇帝赏赐的钱财都用来宴请乡亲近邻。疏广的子孙请宗族里的老人劝他用这些钱置些产业留给子孙。疏广却说:现在已经有了以前置办的一些产业,孩子们只要勤劳,完全能维持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没必要再置办其他产业。财产太多,会使子孙变得懒惰。如果是贤才, 财富多了,也会增加他的罪过。而且人太富了,挥霍无度就会大损其德。
据史书记载,古代在福建有位做过少师的人,名叫杨荣,其祖上世代以摆渡为生,每当豪雨成灾冲毁民房时,总有人畜货物顺流而下,别的船只总是争相捞取货物, 只有杨荣的先祖以救人为要,货物一概不取,乡里的人都笑他愚笨,到了杨荣父亲出生时,杨家便渐渐富裕起来了。有一天,一位神仙化为道士,到杨家对少师的父亲说∶"你祖先积有许多阴德,子孙必当享受荣华富贵,某处地方可筑祖坟。"于是少师之父就依言把他祖父和父亲埋葬在那里。日后生了杨荣,年纪才二十岁就登科及第,后来还位至三公,并蒙皇帝加封他的曾祖、祖父、父亲,像少师一样大的官职,后来其子孙也兴旺不衰,而且出了许多贤达之士。
中国古书《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说积善行的家族必能翼庇子孙,而作恶多端的家族必然会祸延后代。先人创造的精神财富,永远会对子孙后代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留下善良的精神就为子女留下了做人立世的支柱,留下远大的志向就为子女留下了志气、信心和希望,留下美德就为子女留下了做人立世的根本。因此,美德才是留给后代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太阳不断散射出的光辉,源源不断,地久天长。
- 关键字搜索:
-
【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