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雪灾凸显中国南方防寒机制薄弱

 2008-02-09 03:0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南方最近发生的雪灾让灾民吃尽苦头,专家认为,这次灾害凸显中国南方长期以来未建立相应的防寒机制。

1月11日以来,中国南方地区遭遇到50年罕见的多场大雪。新华网报导说,持续半个多月的低温冰冻天气给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三大难题,包括:天气寒冷取暖难、地面结冰行路难、水管爆裂饮水难。

报导引述有关专家表示,这次冻灾的出现与南方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形成相应的防寒机制密切相关,根源在于一直以来中国用接近摄氏0度等温线的秦岭─淮河作为画分南北方的分界线,简单的以温度的单一指标来判定冬天北方冷、南方热,没有综合考虑湿度、风速、光照这些影响人体冷热感受的因素。

这次雪灾最严重的湖南、贵州、江西、湖北地区,居民对这场灾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冷」,屋里屋外找不到暖和的地方。

报导引述家乡在武汉、工作在北京的沈先生说,武汉的冬天虽说温度比北京高,可是实际感觉却比北京冷得多。

冷得瑟瑟发抖的南方居民不惜成本取暖,但往往钱花了,却因为屋内缺乏系统性的暖气供应设备,而没有达到如北方的防寒效果。

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伍华军说,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的低温在武汉气象历史上较为常见,与1977年零下18.1度的城市最低温、1954年的严寒天气以及北方地区动辄零下几十度的温度比较还有相当差距。

他认为,在做城市规画、建立系列标准时,有关部门应重视历史上气象灾害记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正洪从气象学的角度分析说,中国南方地区的防寒机制亟待加强。冬天北方冷、南方暖和的旧观念并不准确。

陈正洪说,评判冷暖的标准有4个,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尤其是湿度,对于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影响比较大。

气象学普遍认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降低摄氏1度。对照中国南北方情况,长江中下游城市冬天湿度一般在70%左右,北方湿度仅有20%到30%,再考虑光照因素,一般而言同样的温度下,南方人比北方人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要低5度到6度。

他说,南方地区应吸取这次持续大雪低温冰冻灾害教训,建立起着眼长远的防寒机制,从民生角度出发,提高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更应该推进集中供暖,避免分散取暖带来的能源浪费。


来源:中央社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