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灾反思:中国缺的是什么?

大雪暴露崛起的中国许多深层的问题
 
中国持续了二十多天的冰雪灾害稍有缓和,但是仍然面临部分地区大雾天气的考验。

随着春节的临近,交通各部门仍在加紧疏导各地滞留的返乡旅客。

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也在恢复正常。

不过在郴州这个湖南省的重灾区,供电仍然没有恢复。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受灾人数已经超过一亿,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足以反映每个灾民实际承受的苦痛和磨难。

政府表现

回顾中国前一段的救灾工作,在香港的中国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向本台表示,中国政府应对灾害,反应迟钝。

中国气象部门早在一月上旬就预告了风雪恶劣天气,但是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林和立认为,中国各地直到温家宝下旬前往湖南灾区后才开始全面的救灾工作。

不过,香港城市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郑宇硕认为,中国政府的救灾表现还是好的,虽然在救灾前期没有认识到受灾的规模和程度。

郑宇硕说,尽管如此,但是中国目前的救灾工作仍然有两个大的问题需要面对:一是偏远灾区目前仍然缺乏救援,二是物价飙升,政府恐怕还需要从长远角度来应付。

政策与对策

中国在2007年8月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军队在突发事件出现时的行动方针设定了法律依据。

然而,法律的制定与落实毕竟还存在相当的距离。

郑宇硕认为,不同省份财政状况的不同导致各地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也不同。只有中央领导亲自过问的时候,地方政府才会真正予以重视。

林和立指出,中国解放军的广州军区和南京军区前期也并没有积极投入救灾工作,给人感觉是他们要等到军委主席下命令之后才采取行动。

而中国媒体的报道仍然沿用一贯的宣传口径,着重报道领导人如何组织抗灾救灾。

风雪中的疑惑

在风雪还没有过去,交通还没有顺畅,遇难人数还没有完全统计的时候,追究责任或许为时尚早。

不过,已经有许多人在问:雪灾暴露了多少豆腐渣工程?交通瘫痪说明了什么?烈士是为谁牺牲的?是天灾还是人祸?是灾难还是警告?中国缺钱赈灾吗?灾难中,中国缺的是什么? ......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