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中国人改造最成功的洋节(图)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腊八粥,但一千种腊八粥背后,却永远只有一种眼神。(网络图片)
 
尽管当代中国人已成功地将西方的圣诞节改造成了打棒节,但我认为在外国节日中,被中国人改造得最成功并深深留在中国人血液中的还是腊八节,这个纪念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节日,因为有腊八粥的存在而使得善于用胃记忆的国人有了极深极重的印象。
  
在 中国这个同一天之内有春夏秋冬几个季节的庞大国度里,很多东西,除了称谓相同之外,便再无什么联系了。腊八粥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同样被称为腊八粥,北 京人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和枣泥熬成,味甜而腻。而在青海,则是用麦仁和牛羊肉姜皮草果等熬成的乳糜。在江南苏州,腊八粥里必有茨茹荸荠胡桃仁等 清甜的蔬果。而在四川,其原料则主要是黄豆花生山腊肉香肠胡萝卜白萝卜。陕西人喜欢面条,煮腊八粥也不忘放上几根;而山西盛产柿子,煮腊八粥少不得要往里 掺上几个。
  
也是因了地理和民俗的原因,在同一个腊八粥的名号下,便有了酸甜麻辣不同风味的腊八粥孪生兄弟。也是因了口味 和物产的不同,人们烹制腊八粥的调味品也是千奇百怪,写成书来恐怕会压死一头牛,而且,随着各地人们的交往和流动,谁又敢说今后几年里不会出现像各大菜系 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各式杂交腊八粥呢?既然洋派的现代人能想出用可乐炖鸡之类的时尚美食。那不久的将来,用啤酒加热狗加燕麦加奶酪再加苏打熬成的时尚新潮腊 八粥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腊八粥的口味和做法之外,关于吃腊八粥的程序和仪式也是很有意思的。古代 印度人和中国人吃粥前的上香礼佛自不必说,而北京人,除了礼佛自己吃之外,还会拿去馈赠街坊和亲友。可以想像,寒风呼啸的冬天,四合院里穿梭着满含笑意端 着腊八粥的婆婆爷爷们满脸的笑意。于是,各家各户桌上便摆上了口味不尽相同的各式各样的腊八粥。这样的场景是可以从眼入胃直暖于心的。
  
陕西农家,吃腊八粥是要全家在一起的。除了自己吃,还会拿来供奉祖先和仓神。而甘肃的农人们更加淳朴,他们除了把腊八粥送邻里,还会给家里养的动物们分上一杯羹,让他们也跟着喜庆喜庆。
  
往往在这些时候,粥已不是粥,而是一种心情。这就如同月饼是中秋的心情,粽子是端午的心情。一旦失去后者,月饼就成了一团只会增高血脂的糖饼,而粽子,也无非就是一个不易消化的糯米团。
  
但 可以肯定的说,越来越务实的现代人在得到许多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这就如同超市里天天可以买到一大堆精美的八宝粥,但买不到的却是异乡老母亲老外婆满含 慈爱笑意的熬成的那一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腊八粥,但一千种腊八粥背后,却永远只有一种眼神。这是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越来越 远离却越来越渴望得到的爱的眼神。这东西,是用任何的价钱在任何的商店里都无法买到。
本文留言

作者曾颖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