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排名引发热议 专家称中国承认全球第4

有关中国经济世界排名的话题,正在坊间热议。年初有媒体报道说,今年中国经济可望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可就在本周,世界银行又称重新统计中国经济规模缩水四成,但仍排名世界第二---那么,中国经济规模到底排名全球第几?

统计局高级统计师邱俊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不同的统计方法得出的排名不尽相同,但具体引用时却反映不同的目的。

按"购买力平价法"中国仍排第二

世界银行本周公布最新采用的"购买力平价"方式,统计全球146个国家2005年的经济规模。结果发现中国经济规模为5.3万亿美元。而此前于2006年公布的同一项目数据,中国约为8.6万亿美元,缩水近四成。

对此次统计数字的调整,世行表示,早些时候的估值"不那么可靠"。据悉,在所有国家的统计中,中国数据调整最大,原因是,世行过去一直根据 1986年时的中美物价对比来推算中国的购买力平价,而此后再也没考虑过物价变化。而事实上,近20年来相当一部分中国产品的物价,已翻了几倍。

有趣的是,即使总量下调四成,中国经济规模仍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对此,广东省统计局高级统计师邱俊解释说,按"购买力平价法",统计出来的中国经济规模的确"夸张"。

邱俊拿出国家统计局根据世行数据编写的《国际统计年鉴》,其中2005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经济总量以8.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2.3万亿美元,而远超日本的3.9万亿美元和德国的2.4万亿美元。所以此次中国调低至5.3万亿美元后,仍能排第二。

我国承认"汇率法"排名全球第四

不过,同样是世行数据,如果按以美元计价的"汇率法"统计,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GDP)则为2.2万亿美元,排在美国丶日本和德国之后,列全球第四位。年初估计中国经济可望今年超过德国排第三位,但由于欧元升值的因素,中国经济仍不会超过德国,排全球第四。

邱俊说,"汇率法"中的GDP数字,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然后按各国货币的现行汇率换算成美元而得出。而"购买力平价法"则是世行在全球 146个国家,通过收集150多类丶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和服务)价格,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在本国和地区购买力的对比关系,换算而成。比如巨无霸汉堡,在美国卖4美元,在中国卖12元人民币,那么不论官方汇率如何,1美元就相当于3元人民币。

但邱俊认为,"购买力平价法"的缺陷,是在于它没考虑不同地区商品的成本构成不同,比如劳动力。所以,目前我国承认的比较主流的数据是按"汇率法"即全球第四的排名。而西方一些国家却时常拿出"购买力平价法"的数据,来给人民币升值施压,甚至作为"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证据。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