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必须正视鲨鱼外资

为迎接二○○八奥运,日前中国的经济建设与投资正处于高点,甚至可说是外资、台商与内资集体贡献的结果。实际上,这就全球化的特质是,包括人才与货物的跨国界流动,更包含了资金与资讯的四处流窜。尤其是,资金的「热钱」更是中国经济建设与投资正得处于高点的主因。

总的来说,全球化时代的热钱思维已告诉外资或台商,其所计算的将不再只是「投资价值」的考量,反须触及「投资价格」的问题。举例来说,尽管日本是政局安定、经济稳定的国家,极具「投资价值」,但只要「投资价格」比起邻国贵,也不会引起外资的多大兴趣;反之,尽管中国大陆地区的政局稳定,但投资法令规章变异不定,「投资价值」似乎不高,但正因为「投资价格」依然划算的关系,还是会吸引台商或外资的青睐,而导致国际热钱的进驻,就如同鲨鱼群对「血腥之肉」的吞噬一般。

也就是说,台商或外资(尤其是外资)来去两岸之间的因素,恐怕已不是「政治因素」(如两岸互动的诡谲多变)而是全球化的「经济因素」(如大型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全球消费能力的强弱、金融风暴的发生与否等,尤其是投资利益)的考量;亦即,并不是「投资价值」而是「投资价格」的问题在左右热钱的流向。

详言之,手握热钱的台商或外资,现在的确都在「钱」进中国,并对当地产业造成连锁的生态体系反应。而且,台商或外资的进场无论是对中国大陆传统产业或科技产业来说,绝不仅是产生上中下游的骨牌反应而已,还包括对当地劳资结构、政策法令推动的巨大冲击,甚至依然算是全球资金流窜的热钱问题。

而承如前述,尽管中国对台商或外资投资的政策法令说变就变,且其鸽派与鹰派也常常因两岸问题而彼此对垒,看在所有外资(包括台商在内)的眼中,明明也是政局动荡、投资环境不佳的处所,根本不具「投资价值」;但问题是,中国大陆精准看见自己的「投资价格」仍低,所以他们赌外资(含台商在内)仍不会轻易跑掉而拿「乔」,毕竟外资与台商在中国大陆仍然有利可图。

惟已经「钱」进中国的台商或外资终将是无祖国的,他们之所以离开台湾转进大陆,是因为大陆的「投资价格」偏低,而非台湾的「投资价值」不足。反过来说,受到中国打压的台资之所以还不想撤走而返回家乡,是因为台湾的「投资价格」过高,而不是台湾没有「投资价值」。有趣的是,衡诸于全球化的政经脉动,台湾的「投资价格」显然已不低廉,这才是台商或外资「钱」进中国的主因。

然未来更值得玩味的是,即使日后两岸和平、稳定互动,且就算北京不打压特定外资(含台商在内),导致台湾与中国的「投资价值」相互提升,却不代表外资仍然会将热钱永续留驻于台湾或中国,因为外资都是鲨鱼,也都正在寻找下一块「血腥之肉」,即「投资价格」更低廉的处所,而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风险问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台湾观点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