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选”是中共政治斗争的产物

最近,外媒体不断披露中共十七大的高层人事变动内幕,为习近平为升为“准王储”、李源潮只能当中组部长,以及马凯缘尽政治局委员等,作出非官方解释:“海选的结果”。言下之意,十七大人事安排,是党内高干“集体决定”,体现了党内民主。但“海选”只是中共高层无法就政治局组成达成共识下,所作的妥协,与党内民主风马牛不相及,更非中共民主化改革露出曙光!

民主选举,无论党内党外,除了每位党员或选民一人一票,最重要的就是公开、公正和公平,选举过程及结果固然要公开,选举制度及规则,也要在选前公告天下,让参与选举的所有候选人、选民,甚至受此选举结果影响的人,都能知悉。中共今次“海选”,又是否符合上述原则呢?

十月二十四日的《人民日报》披露,中共最高层的四百多个成员,于今年九月二十五日以一人一票方式,在中南海举行“党内民主选举”,向十七大举荐了一份新一届政治局委员的预备人选名单。这次破天荒的党内选举,是否就是海外媒体近日所说的“海选”呢?中共没说,官方传媒也没报导,外界不得而知,我们只好将两者等同起来(如果两者并不一样,更显示那次海选完全是黑箱作业,外界连半点讯息都不知晓)。

事实上,今次中共的海选,根本与民主选举的基本原则背道而驰。那次海选活像秘密社团的选举,搞得非常神秘,事前外界被蒙在鼓里,更不知道其规则,甚至连选举结果,也得靠那家海外媒体独家披露才能获悉,至于是否真确无讹,外界不得而知。官方《人民日报》除了那篇资讯极有限的报导,再没相关讯息,这样的选举,还能叫党内民主吗?

因此,这次海选(如果有的话),与其说是党内民主化的第一步,不如说这是中共高层在权力分配一事上出现严重分歧,大家各不相让,只好以这种方式去决定来届政治局的组成。这个权力分配方法,与以年龄死线决定谁人退休的做法,有异曲同功之妙。

以前,邓小平时代的中共高层人事安排,主要是邓小平与陈云等几个元老讨价还价,但邓握有最后的决定权。谁退谁进,虽有激烈争论,但争吵之后大家都要接受邓小平一槌定音的栽决。到了江泽民时代,虽然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但缺乏一言九鼎的权威,在权力分配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经常遭到很大的反弹,于是以年龄这个“非人为的因素”去决定大家的去留,在十六大又以“所有十五届政治局委员晋身常委”的方式去解决纷争。

到了胡锦涛掌权,他的权威更难服众,除了继续死守六十八岁这条退休年龄线,还能用什么标准去决定各人的升迁呢?无论政绩、思想、能力,这些衡量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全凭考察者的个人喜恶,以这种评核结果去决定一个高干部的生死,必定招致强烈反弹,不利于党的团结。因此,类似“退休死线”的新标准便横空出世,以此来决定谁可升任政治局委员及常委。如果“海选”就是这个新标准,它充其量只是一个解决今次党内权力斗争的调停工具,与民主化并没必然的关系。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这个“调停工具”日后会演变成党内民主选举的机制,但是,以它目前的秘密性、小圈子等特点,跟党内民主化相去甚远! 别把两者混为一谈!
本文留言

作者撰文潘小涛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