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将环保与地方官员责任挂钩

中国政府做出决定,根据环境污染情况追究地方官员责任,地方党政一把手可能因为完不成环境保护任务而被撤职。这是中国首次把环保责任同官员的职务联系起来。

中国政府决定,将治理环境污染成绩同官员的职务升迁挂钩,并对各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千家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评价考核制和问责制。这是中国国务院近日批发的一份环保同干部责任挂钩的文件中披露的。这个文件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新华社援引一名省级干部的话说:"污染减排不达标的党政干部一把手就地免职。"

香港科技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崔大伟说,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反映出17大以后的胡温政权已经巩固,不过对于整治不利的官员,中国政府似乎只能惩罚,不会真的予以解职。崔大伟说:"我的猜想是,中国政府可能会惩罚这些人,解除这些人职务的可能很难。不过,要是中国政府认真起来,解除这些人的职务也是可能的。中国政府的确需要采取这样的措施。"

香港科技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崔大伟说,这是中共17大政策的一种继续:"目前的情况也可以被认为是中共17大的继续。不过现在表明,胡锦涛觉得自己处于强势,不是弱势;温家宝也觉得力量很强。否则的话,口出这样的言论而不能兑现,那可就是弱势的表现了。"

*信心表现*

崔大伟还认为,中国国务院将惩罚的矛头指向省级干部,其实也是一种信心的表现,因为许多共青团干部17大后被提拔到省级岗位,他们"比较听话",对实施上述奖惩措施可能会积极响应,努力照办,而不会从中做梗。

另外,曾担任国家环保局长的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撰文,说明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中国将实行《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解振华说,是否节约能源将同干部政绩挂钩。解振华说,这种考核将采用量化方法,其中节能目标的完成份数为40分,节能措施落实为60分。考核的程序、步骤和成绩上报国务院,然后向全社会公布。

解振华还介绍了奖惩措施。他说,没有完成指标的省政府和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不得被授予荣誉称号,国家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未有达标的企业除通报批评外,不能享受国家免检等扶优措施。合格的省级政府和企业将得到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中国作家朱建国认为,节能减排是否达标光靠政府的官方渠道是不能实现的。朱建国说:"中国政府现在的措施是一个南辕北辄的措施。政府要对治理不利的官员进行处理,那么处理的信息从哪里来?靠政府获得信息肯定是不可能的。解决环保的问题、污染的问题,首先的前提必须是开放各种信息的通道。谁来监督呢?最有效的就是这些民众、市民、广大普通百姓。而现在大部份提供信息的渠道都关闭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