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戴着面具参加北京奥运?(图)

 2007-11-27 04:4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8月25日, 世界田径锦标赛马拉松在日本大阪举行,85位参赛的各国好手,竟有1/3的人因天气潮湿、炎热而脱水或暂时休克,不得不中途弃权。

由于这几乎是2008年奥运会前最后一场国际大赛,人们自然而然想起了北京:同样湿热的天气,再加上北京不轻的空气污染,后果将如何?

自北京取得奥运主办权以来,其酷暑和空气质量就一直令各国马拉松、铁人三项和自行车等长距离户外项目运动员和教练员忧心忡忡。

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时一分钟要吸入高达150立方分米的空气,10倍于坐在办公室里的上班族。污染空气中的臭氧和粉尘可引发哮喘,但大部分症状都会在24小时内消失。

为获得奥运会举办权,中国政府在2001年的申奥报告中承诺,到2008年,北京将会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危险污染物的浓度降至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水平。同时许诺,将北京的颗粒物(烟雾成分之一)浓度降至与发达国家主要城市大致相当的水平。

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测算,这些承诺仍没能兑现,北京大气污染指数仍比该组织建议的安全标准高出近3倍。臭氧、二氧化氮、硫酸盐悬浮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含量也超标依旧。

户外项目改期风波

2007年8月8日晚19时,庆祝北京奥运倒数一周年晚会在天安门广场上演。与此同时,美国cnn在大洋另一侧采访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讨论了北京奥运会的准备工作。罗格作为国际奥委会官员,首次公开提到北京奥运会可能因空气质量差而改变赛会日程。

他说:"我们(国际奥委会)把运动员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我和大家有同样的担心,那就是北京的天气和环境,尤其是空气质量。对于像马拉松、自行车之类的耐力性项目,如果污染严重的话,就需要推迟或改期举行了。"

如果上述赛程改期计划成行,2008年奥运会将成为现代奥运历史上因为举办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而更改日程的第一次奥运会。此前的改期案例都是受天气因素制约较大的滑雪、帆船、赛艇等项目。

比赛可能改期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受到各参赛队伍的抗议。耐力运动的训练非常严格,一年的计划,就是围绕着预定的比赛时刻进行。临时改期,所有事前的准备基本作废。罗格随后也表示,一些耐力性项目,即使有可能推迟,时间也不会超过数小时。

北京并非第一个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奥运举办城市。尽管缺乏准确的原始数据,但人们普遍认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都不同程度存在空气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关于参赛运动员受到举办城市空气污染干扰而影响竞技水平的问题,此前一直是国际奥委会和举办国家共同守护、低调处理的秘密,许多披露具体数据的研究成果常常被刻意发表在一些发行量很小的学术刊物上。雅典奥运会所聘请的环境科学家赛后所发表的课题结题报告最初只有德语版本。

美国奥委会(usoc)负责协助运动员适应炎热天气、污染和其他艰难环境的专家randy wilber曾在一个小规模学术座谈会上透露,由于污染,2004年奥运会上有超过20%的美国运动员呼吸困难。

随着传播、通讯手段的进步,北京奥运空气污染对运动员影响的讨论,比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都更加公开化了。

佩戴面罩参赛?

"你需要尊重比赛条件,不管炎热、寒冷还是污染,你不应该惧怕它们。唯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将影响程度降到最低,这也是我的团队前进的方向。"世界女子马拉松纪录保持者,英国选手paula radcliffe这样回答媒体。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这位有"马拉松女皇"称号的选手因体力不支中途退出比赛,无缘金牌。北京奥运会将可能是这位已经33岁的马拉松名将为英国夺金的最后舞台。



paula radcliffe患有运动性哮喘(exercise induced asthma)。一般认为,北京空气质量对有哮喘病史的运动员可能有严重影响。

这位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和她的丈夫兼经纪人,近年来为备战北京奥运四处咨询世界顶尖的抗污染专家。

radcliffe已根据北京的污染情况,在服用药物上作出调整。专家还建议她作最坏准备,开始为佩戴空气过滤面罩参赛作适应性训练。

尽管北京市一直按举办"绿色奥运"的要求,采取大量措施整治环境,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10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环境治理,但目前情况并不乐观。

许多备战北京奥运的运动员也和paula radcliffe一样作了各种最坏打算。

2005年春天开始,美国奥组委组织了数场关于运动引起的哮喘和空气污染关系的知识普及讲座。已退役的运动员gale bernhardt在他的博客中回忆,有一次,美国空军抗污染专家作的"过敏、哮喘、eia运动员应警惕的空气污染问题"讲座使人们意识到,即使从来没出现过哮喘症状,在严重空气污染的地区比赛也可能会即时引发运动性哮喘或过敏。

美国体育卫生专家并不认为他们是在危言耸听。俄亥俄州立大学哮喘中心副主任jonathan parsons的一项最新研究公布,他的实验室在2006年为107位美国专业选手进行哮喘测试,1/3的人可能在污染环境或粉尘刺激下突发呼吸性哮喘。

美国奥委会公关经理lindsay dewall近日证实,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将配备活性炭空气过滤面罩、消炎用的布洛芬(ibuprofen)和抗哮喘药物以应对北京污染。 8月,美国奥组委专家randy wilber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北京空气中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会使跑步运动员出现呼吸问题,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会刺激眼睛,给射击和射箭运动员造成影响。美国奥组委将为运动员配备借鉴军方设备的活性炭面罩。

尽管佩戴面罩参赛的主意将使东道主北京丧失"面子",并非好客人的作为,但美国奥委会专家从保护运动员健康的角度出发,没有放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试验。

2006年北京世界青年田径赛的练习赛上,美国田径协会运动专家david martin曾负责指导运动员试用面罩。当时的面罩只够把许多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排除,但无法令运动员自由呼吸。经过一年改进,dr.martin表示,他们的面罩研究取得积极进展。"我不能透露过多的细节,我们仍在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到奥运开始,情况仍不够好,我们将考虑建议运动员带着装备出赛。"

美国选手现已开始戴面罩比赛的适应性训练。9月15日,作为奥运测试赛的 "2007北京bg铁人三项世界杯"上,25岁的美国选手jarrod shoemaker战胜hunter kemper和andy potts,取得北京奥运入场券。

他在赛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接受专家建议佩戴面罩可能是其超水平发挥的原因之一。他说,在北京比赛期间,无论是外出还是训练都会戴上面罩。

尽管他花了一段时间才习惯,但戴面罩呼吸和直接接触北京空气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面罩使他呼吸道洁净,从而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jarrod回忆说,他在去年的北京铁人三项邀请赛中曾感到呼吸困难。

美国队并非唯一研究运动性哮喘与空气污染关系的奥运参赛队。今年8月澳大利亚宣布,将在50人的医疗随员编制中,历史性地添加一名哮喘医师。

澳大利亚的国际级哮喘专家karen holzer将陪同代表队前往北京。澳大利亚队队医主管peter baquie表示,在2006年北京世界青年锦标赛上,空气污染曾严重影响澳大利亚水球队和田径运动员的表现。dr.holzer的加盟将极大帮助运动员调整训练时间地点、学习使用面罩、空气净化器等设施对抗污染。

"迟到""早退"防污染

好运北京测试赛期间,日本奥委会官员也曾前往北京考察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本奥委会的杉田正明委员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表示,日本顶级选手中有两成多患有哮喘,受刺激后容易发作。队员的身体不可能适应空气污染,在行动时最好戴上口罩,准备好预防结膜炎的眼镜、手巾。

除借助器械,"迟到"和"早退"成为另一种对抗奥运空气污染的策略。英国奥委会8月初透露,英国队将在澳门设立北京奥运会大本营。英国奥委会医生marco cardinale说:"你不会希望你的运动员去适应污染的空气,你只想在比赛前尽可能避免接触它。"

挪威运动员、25个世界杯获得者的gunn-rita dahle则表示:"我将尽可能短的待在北京,尽可能多的待在酒店里。"她去年在北京参加登山自行车邀请赛后曾感到身体严重不适。当时她就指出,北京是她比赛过的地方中污染最严重的。
今年2月,美国奥委会秘书长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曾高调签署一份意向协议书,地处闹市、地理位置便利的北师大有可能作为美国奥委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大本营"。而现在看来,美国人可能也"变卦"了。

北师大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证实,自2月签订协议后,双方工作再无进一步具体落实。据报道,美国队明年将把大本营安在离北京1小时15分钟飞行时间的韩国釜山。为使运动员尽可能少的接触污染空气,部分美国知名选手将无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在赛前最后一刻到达北京。

而彭博社8月8日的报道则说,除了面罩,美国奥委会将沿用雅典奥运会上一些对抗空气污染的措施:马拉松、铁人三项、自行车等项目的选手将不住在奥运村。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美国马拉松队在克里特岛上一直呆到比赛前两天才飞赴雅典,以免受到更大影响。

可能的博弈

美国马拉松纪录保持者deena kastor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自嘲:"我们(运动员)是如此地充满力量,又是如此地敏感。床有一点不够软、饭有一点不可口,都会影响我们的表现,更何况是像污染这样的大事。"

而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医院马医生则认为,外国代表队强调空气污染有可能是一种竞技策略。

2005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席阿尔内·永奎斯特在新加坡出席国际奥委会全会时表示,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伪造哮喘病病历,以躲避奥运会上针对麻醉类药物的检查,而抗哮喘药物中普遍含有可能提高运动员成绩的类固醇成分。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就有45名运动员谎称自己患有哮喘病,占所有申报患哮喘病运动员的1/10。

尽管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赵建认为,用于帮助哮喘运动员药物的兴奋剂含量,其实远远不能达到可以提高比赛成绩的目的。但他同时坦言,"兴奋剂问题是警察抓小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人敢打包票,造假者不会打哮喘抑制药物的主意。

甚至还有人认为,强调奥运举办城市的污染问题有助于提高运动医学工作者在国际比赛委员会中的地位。目前,国际田径协会每1到2个月就会收到一份北京奥组委发来的关于城市污染治理情况的报告。医学和反兴奋剂委员会与其聘请的外部专家一道,对北京提交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衡量污染改善情况。

而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医学和反兴奋剂委员会主任dr. juan manuel alonso则认为,国际奥委会或其他国际比赛的决定者们在选择举办城市时,应该对申办城市的环境问题更敏感才对。alonso对媒体说:"他们不该在选好城市后才来问我们的意见,他们应该在选择申办城市前就寻求医学建议。"

来源:凤凰周刊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