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近期发表文章,题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不可割裂》。该文以市场经济来比拟民主政治,说“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民主,这样的经济民主必然会要求政治民主,并且也一定会上升为政治民主。”
文章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缺乏民主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国家”,以论证“在中国发展民主是一项极其艰钜的任务”。文章明确否定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说“无法想像,在苏联模式那种高度集中的命令经济、统制经济即所谓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能够生长出民主政治。”作者强调继续发展市场经济,理由是:“以自主、平等、竞争为基本特点的市场经济,是中国民众学习民主、培育民主素质和能力的学校。”
以上,都是作者对民主政治的曲线表达,无疑是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特定语言,尽管比较勉强,但作者的用心,已属难得。
此正当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夕,该文的发表,自然又引起一番猜测。有人认为,这是党内“改革派”试图影响“十七大”的又一表现。但鉴于《学习时报》为中共中央党校主办,明言“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份子为主要对像”,通常反映中共高层的意向。因此,这篇谈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文章,应该出自部份中共高层人物的授意。其背景,大概并不简单。
仔细推敲,这篇文章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文章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以“渐进方式”进行。听起来没错。然而,经济改革,已历时近三十年,在国际上,中国至今还没有被承认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商务部的最新统计也表明:在中国,真正的垄断企业,既非私人企业,也非外资企业,大多还是国营企业。
由此可见,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是出奇的缓慢。如果以建立中国市场经济那样的缓慢“渐进”,来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则不知,中国民主大业的竞功,要挨到何等的猴年马月?况且,这种“民主政治”的发展,还没有起步,还被蹉跎于党内 “保守派” 与“改革派”权力斗争的此消彼长之间。
文章强调,搞民主要“防止走上歧途”。但随即却罗列了两个极不恰当的比喻。比喻之一是 “文革”。文章说:“文化大革命号称是大民主,那又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无独有偶,不久前,那个被北大“聘”为“教授”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北大开讲时,竟说外国人批评中国,是“文革”思维。先前,中共官员还曾把台湾民主比喻为“文革”。甚至说什么“到了台湾,才知道文革还在搞。”
中共自己,动不动拿文革来说事,实在叫人哭笑不得。仿佛那场历时十年、惊悚全球的“文革”,是别的党、别的国家制造出来的。这就像一个患过精神病的人,总是拿自己的病状,来比喻健康人的表现。自说自话,莫此为盛。“文革”,以极端的个人崇拜、独裁和暴力为核心价值;作为民主的反面体,作为中共的“杰作”和特产,“文革”,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其他国家也闻所未闻,何况实行民主的文明国家!“文革”与民主,风马牛不相及!
文章把台湾民主,作为另一个负面比喻。说:“看看今日之台湾,所谓民主政治被一小撮无耻之徒搞到如此丑恶不堪的下作的地步,那也能腆着脸叫什么民主进步?”作者如此定义台湾民主,如果不是故意歪曲和心存偏见,就实在是无知和外行。
在作者笔下,暗示的,或许是台湾立法院有人打架的镜头,又或许是,蓝绿两派,上街讲统独或拚选举的游行。有人在立法院打架,至多说明个别人不文明或好出风头,根本无损于台湾民主大观:公开和公平的选举;新闻自由,民众免于因言获罪的恐惧;司法独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与庶民同罪”;制衡机制,民众和在野党随时监督与批评政府。所有这些,才是台湾民主的精髓,也是文明国家的显著标志。至于上街游行,诉求于公众,更是在文明国家,时常表现的民主形式之一,对此大惊小怪者,必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学习时报》刊出议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文章,是在中共“十七大”即将召开的大背景下。同样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另一些事情,则表现出另一番面目。中宣部发文:不准报导有关土地权益、上访请愿以及重大事故等;北京市政府通令:访民必须在9月 19日中午前离开“上访村”,北京“上访村”届时要被强制拆除。此举意味着, 中共当局要堵塞现行制度下仅存的最后一条民意通道:上访。
同期,公安部长周永康亲自圈定一大批要对付和打击的“敌对势力”。民运、维权、宗教、气功、少数民族等,尽在其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强调监管互联网时,周永康还用了“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一语。原来,“和谐”二字,是可以随意搬用的,大概仅仅用于能让政府感受到的“和谐”。换言之,任何事情,不论好坏,都可以套用当局当前的“大政方针”,这与毛泽东时代或者文革时代,并无本质区别。
另据证实,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将被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加上前面已经有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看来,每一代“核心”,都要留字纪念,中共《党章》,将越写越长。只是,不知道,那本越来越长的中共《党章》,与中国民众,到底何干?(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文章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常缺乏民主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国家”,以论证“在中国发展民主是一项极其艰钜的任务”。文章明确否定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说“无法想像,在苏联模式那种高度集中的命令经济、统制经济即所谓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能够生长出民主政治。”作者强调继续发展市场经济,理由是:“以自主、平等、竞争为基本特点的市场经济,是中国民众学习民主、培育民主素质和能力的学校。”
以上,都是作者对民主政治的曲线表达,无疑是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特定语言,尽管比较勉强,但作者的用心,已属难得。
此正当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夕,该文的发表,自然又引起一番猜测。有人认为,这是党内“改革派”试图影响“十七大”的又一表现。但鉴于《学习时报》为中共中央党校主办,明言“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份子为主要对像”,通常反映中共高层的意向。因此,这篇谈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文章,应该出自部份中共高层人物的授意。其背景,大概并不简单。
仔细推敲,这篇文章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文章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以“渐进方式”进行。听起来没错。然而,经济改革,已历时近三十年,在国际上,中国至今还没有被承认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商务部的最新统计也表明:在中国,真正的垄断企业,既非私人企业,也非外资企业,大多还是国营企业。
由此可见,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是出奇的缓慢。如果以建立中国市场经济那样的缓慢“渐进”,来发展中国的“民主政治”,则不知,中国民主大业的竞功,要挨到何等的猴年马月?况且,这种“民主政治”的发展,还没有起步,还被蹉跎于党内 “保守派” 与“改革派”权力斗争的此消彼长之间。
文章强调,搞民主要“防止走上歧途”。但随即却罗列了两个极不恰当的比喻。比喻之一是 “文革”。文章说:“文化大革命号称是大民主,那又是一场怎样的灾难?”无独有偶,不久前,那个被北大“聘”为“教授”的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北大开讲时,竟说外国人批评中国,是“文革”思维。先前,中共官员还曾把台湾民主比喻为“文革”。甚至说什么“到了台湾,才知道文革还在搞。”
中共自己,动不动拿文革来说事,实在叫人哭笑不得。仿佛那场历时十年、惊悚全球的“文革”,是别的党、别的国家制造出来的。这就像一个患过精神病的人,总是拿自己的病状,来比喻健康人的表现。自说自话,莫此为盛。“文革”,以极端的个人崇拜、独裁和暴力为核心价值;作为民主的反面体,作为中共的“杰作”和特产,“文革”,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其他国家也闻所未闻,何况实行民主的文明国家!“文革”与民主,风马牛不相及!
文章把台湾民主,作为另一个负面比喻。说:“看看今日之台湾,所谓民主政治被一小撮无耻之徒搞到如此丑恶不堪的下作的地步,那也能腆着脸叫什么民主进步?”作者如此定义台湾民主,如果不是故意歪曲和心存偏见,就实在是无知和外行。
在作者笔下,暗示的,或许是台湾立法院有人打架的镜头,又或许是,蓝绿两派,上街讲统独或拚选举的游行。有人在立法院打架,至多说明个别人不文明或好出风头,根本无损于台湾民主大观:公开和公平的选举;新闻自由,民众免于因言获罪的恐惧;司法独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与庶民同罪”;制衡机制,民众和在野党随时监督与批评政府。所有这些,才是台湾民主的精髓,也是文明国家的显著标志。至于上街游行,诉求于公众,更是在文明国家,时常表现的民主形式之一,对此大惊小怪者,必是夜郎自大、坐井观天。
《学习时报》刊出议论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文章,是在中共“十七大”即将召开的大背景下。同样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另一些事情,则表现出另一番面目。中宣部发文:不准报导有关土地权益、上访请愿以及重大事故等;北京市政府通令:访民必须在9月 19日中午前离开“上访村”,北京“上访村”届时要被强制拆除。此举意味着, 中共当局要堵塞现行制度下仅存的最后一条民意通道:上访。
同期,公安部长周永康亲自圈定一大批要对付和打击的“敌对势力”。民运、维权、宗教、气功、少数民族等,尽在其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强调监管互联网时,周永康还用了“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一语。原来,“和谐”二字,是可以随意搬用的,大概仅仅用于能让政府感受到的“和谐”。换言之,任何事情,不论好坏,都可以套用当局当前的“大政方针”,这与毛泽东时代或者文革时代,并无本质区别。
另据证实,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将被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加上前面已经有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看来,每一代“核心”,都要留字纪念,中共《党章》,将越写越长。只是,不知道,那本越来越长的中共《党章》,与中国民众,到底何干?(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不可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