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爱说的“姥姥”原是来自满语

由满语进入汉语的词,普通百姓了解它有两条渠道,一是日常生活接触,二是清宫影视作品的传播。前者如满族传统糕点“萨其马”,以及用草填塞制成的皮靴“靰鞡”等,已为人们所熟知。后者如“阿哥、贝勒、格格、福晋、额娘”等称谓,对于广大受众,亦耳熟能详。

昆虫“蝼蛄”,俗称“喇喇蛄”。

生活在山坡树丛中的一种蛙类,名为林蛙,其雌性腹内的胶状脂肪块可作营养滋补品,俗称“哈士蟆”。

“喇喇蛄、哈士蟆”之名,都源自满语,为音译词。

再如“嫫嫫”又作“嬷嬷”,指奶娘;“妞妞”又作“妞儿”,指小女孩。这两个称谓词也源于满语。

北京人在反驳对方、表示鄙视时,喜用语气叹词——“姥姥!”这个词儿亦为源于满语的音译词,词义当然不指外祖母,而表示强烈的“不信、不服”的含意,潜台词是“没门儿、少来这套!”

源于满语的汉语音译词还有——罗嗦、喇忽、骨立、埋汰、扎孤、胳肢、瘆等。例如:

“罗嗦”指说话、办事不利落。
“喇忽”是粗心、疏忽的意思,如:“你这个人呐,太喇忽(lǎhu)啦!”
“骨立(gúli)”是称赞物品外形精美。

东北方言“埋汰”是肮脏的意思。

“扎古”是打扮、诊治的意思。

“胳肢”指在别人腋下、脚心等处抓挠,使发痒发笑。

“瘆”是令人害怕、恐怖的意思,如“这个倒霉玩意儿,看着就瘆(shèn)得慌!”

有一些源于满语的汉语音译词,徒有音却无固定的词形,例如:

哆嗦、颤抖,俗称“deidei”,如“冻得直打(dēidei)”。

衣服不整洁、不修边幅,被称为“lēte”,如“你看,又是这几个lēte 兵!”

有的词即使有固定词形的词,但用汉语也难以解释其构词理据,如“把势”,也写作“把式”,指精通某种专门技艺的人,如“车把势、花把势、老把势”等;又引申为武术,如“打把势、耍把势、练把势”等。这个词源于满语baksi(义为老师),如再深究其源,系来自古汉语的“博士”。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