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事:1970年中朝乒乓球赛直播不报比分

转播中间还几次接到上级领导的电话,提醒“不要再报比分了”,甚至质问:“不让报分,你们为什么又报了?”而听众和电视观众也纷纷质问:“为什么不报比分?这算什么转播?”

196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体育实况转播被迫中断。当时,它受到了猛烈的批判,以宣扬“锦标主义”、“技术第一”和“大国沙文主义”的罪名,被列入了“大毒草”的名单之内。

1970年8月13日,朝鲜派出包括乒坛名将朴信一在内的乒乓球队来华访问,同中国乒乓球队进行友谊表演赛。双方商定8月16日由中央台转播开幕式和友谊表演赛的实况,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电视台)同时转播。那时电台的广播、电视的转播统一由中央台播音员解说。这是“文革”以来第一次转播中国队同外国队体育比赛的实况。

朝鲜乒乓球队的来访,是中国为参加即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l届世界界乒乓球赛做准备。中国乒乓球队没有参加第29届和第30届世乒赛,欠缺国际比赛经验,也很想借此练练兵,摸摸底。彼此想到一处了,但对外又不好叫比赛,所以叫“友谊表演赛”。上级领导要求这场转播总的指导思想,是贯彻"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局部服从全局、技术服从政治、比赛服从友谊,“把政治和友谊放在第一位,搞得浓浓的”。具体要求即:多讲政治,多讲友谊,不报具体比分,不报比赛结果。

这是一场从未遇到过的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转播,叫台领导无法具体实施,左右为难。后来上级领导作了某些有限度的松动:(—)每一局比赛以21分取胜,双方打到比分15分之前,彼此相差不超过2分时,可以报比分,彼此相差2分以上时不报分;(二)双方打到比分15之后,快接近比赛结果了,不再报比分,不能让听众猜出比赛结果;(三)每一局的结果不报,最后的总成绩不报;(四)转播中不能使用谁领先、谁落后这种用语;(五)现场裁判员宣布比分的声音不能播出去,可能让观众猜出结果的镜头要避开。

按照常规,转播之前,解说员和记者到双方球队了解情况,熟悉队员的打法、特点、水平,便于临场发挥。而这次准备工作的重点是钻进资料室翻阅资料,熟悉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友好关系的新发展以及双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成就,然后一条一条地摘录在卡片上。几个小时的转播,要说的话可不是个小数字,现场实况又不能多说,解说员更不敢“口若悬河”般地发挥,只好用事先准备好的厚厚一叠材料来填充,也只有这些材料才能体现出政治和友谊。那时为运动员送水、送毛巾都成了转播中不可缺少的话题,有时候还故意制造这类“动人的情景”,以丰富、活跃转播实况的气氛。

转播者为难,听的人纳闷;解说员话到嘴边留半句,关键时刻只言他;该说的一句不吭,不想听的没完没了。就这样,转播中间还几次接到上级领导的电话,提醒“不要再报比分了”,甚至质问:“不让报分,你们为什么又报了?”而听众和电视观众也纷纷打来电话质问:“为什么不报比分?这是打的什么球?算什么转播!”事后,一封封观众来信从四面八方飞来,对此提出强烈抗议。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