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游客评选 日本人第一 中国人倒数第三

中国外交部今天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2007年版)》,明确了驻外领事官员的职责,并列举了19种寻求领事保护的常见问题。《指南》提醒我国公民出国时的注意事项,如要在公共场合表现平静,不要大声说话,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等。(8月21日中新网)

中国人在国外的旅游形象向来遭人诟病,时间观念淡薄,嗓门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动不动就出言不逊。不久前,欧洲某酒店举行了一个全球游客评选,日本游客获得第一名,而中国游客得到的评价则是倒数第三。按理说,能去国外旅游的,都是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而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还要外交部专门发文强调,实在令人汗颜。

中国和日本同属儒家文化圈,而“礼”,则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所谓“不学礼,无以立”,而“温良恭俭让”,“言语之美,穆穆皇皇”,以及“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幸的是,如今,尊长爱幼、其乐融融的天伦场景似乎只能从韩国的电视剧中看到,“待人以礼”的精神则在日本发扬得更加光大。在孔子的故乡中国,“礼”甚至一度被批为封建糟粕,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所有文明的毛病,说到底,还是一个礼仪教育的缺失问题。 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完善自己。” 要改善国人的旅客形象,首先必须加强对国民的礼仪教育,普及礼仪知识,使国人既知书,又达礼。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本来顽梗的性格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获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礼仪教育不仅是一种礼貌教育,还是一种素质、人格的教育。一个随地吐痰、不顾别人感受而到处喧哗的人,或许有文化,有知识,但一定没有教养,没有素质。事实上,对于个人来说,良好的习惯和教养,也是一种资本,它可以内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影响人的一生。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