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死鸡 八成送上餐桌

广东“南方周末”今天报导,中国每年吃掉的鸡接近五十亿只,但中国科学院一项针对“养鸡场死鸡去向”的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死鸡都已流向餐桌。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及其课题组从二○○五年七月至今,分别赴山东、内蒙古、北京等各地展开“养鸡场死鸡去向”的调查。蒋高明表示,“在我们所调查的养鸡场中,进入食物链的死鸡竟然超过八成。”

禽病医院 转手大赚黑心钱

蒋高明还披露,大量死鸡从禽病医院流入市场,这些可能有疫病的家禽理应被焚烧或掩埋。但是通过熟人介绍,医院发现死鸡可以卖钱。于是,卖死鸡就成了禽病医院的生意。

在华南一处禽类批发市场里,鸡贩陈仔说,批发市场绝大部分死鸡都被出售,除了极少数高度腐烂的,每天至少有五十万只鸡流入市场,按照五%的最低死亡率,大约两万五千只死鸡被民众吃掉。

报导说,相关产业链已非常成熟。在下游,有专门要内脏的商贩,有专取白条鸡的商贩,还有加工熟食的,而终端是饭店、熟食店、烧烤摊甚至超级市场,死鸡由此进入餐桌。

一般情况下,鸡的死因有两种:传染病死亡和非传染病死亡,包括药物中毒、天气过热、环境污染、打斗致死等。中国多数养鸡场统计鸡只死亡率为五%至十%,但专家认为这项统计数字严重失真。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李枫说,死鸡通常是病鸡,带有各种传染性病菌,加工者为了掩盖死鸡的异味,往往又加了过多添加剂,对人体危害更大。

连鸡粪做的肥料也有毒

根据蒋高明的调查,很多养殖户为了让鸡少患病,将磺胺类药物掺入食物中,甚至使用禁用药物奎乙醇。工厂化养殖的鸡,每天吃下大量添加剂、安眠药、抗生素和激素,养殖者把鸡的生命周期由两百多天缩短到四十天,“这样不科学的喂养,怎能不提高鸡的死亡率?”

蒋高明说,这样的鸡进入食物链,无论是否死亡,对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即使这些鸡粪做成的肥料,都会因为重金属含量超标而造成危害。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