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进程的推手:造纸专家蔡伦



在美国人麦克哈特着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位列第七,排在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在纸张出现以前,人类曾使用石头、树叶、树皮、兽皮、兽骨、纺织品等书写,有的来源有限,有的笨重,有的昂贵,有的不易存放,均非理想的材料。为因应时代的需要,造纸术于焉产生,为文明进步带来的种种便利,而这大多归功于古代著名的造纸技术专家-蔡伦。

蔡伦,东汉湖南耒阳人。15岁就进宫当太监的蔡伦,聪明好学,为人机敏,做事尽心竭力,先后服侍过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和安帝五位皇帝,受到几位皇帝与皇后的恩宠和重用。在宫廷四十余年中,蔡伦被擢升为职位较高的中常侍、尚方令,并被封侯。

在担任中常侍期间,蔡伦曾为纠正皇帝的过错,不惜冒着丢官的危险,数次正言直谏。而担任尚方令时,蔡伦主管御用刀剑及诸器物。因职务之便,蔡伦对技术产生了兴趣。每逢休假,他不是闭门思索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外出亲至现场考察技术。就这样,蔡伦很快就从一个技术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谙熟各项制造技术的专家。他监制出的宝剑和器物件件精工坚巧,被后世的人们所效法。

东汉以前的典籍,都是用简牍或缣帛作书写材料,由于笨重加上昂贵,读书人深感不便。当时民间已有一些麻纸在流传,但由于造纸术尚停留在初创阶段,工艺不成熟,产量非常低,纸还是个稀罕物。

于是,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将之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加上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适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

蔡伦将他制造的纸敬献给皇帝。皇帝便诏令天下使用。自此以后,蔡伦的造纸方法也随之传遍各地。元初元年(114年),蔡伦被封为龙亭侯,民间便把他创造的纸称为 “蔡侯纸”。

在西方,纸未引进以前,书是用造价昂贵的羊皮纸或牛皮纸制成的,据说中世纪的欧洲,抄录一部《圣经》要用三百多张羊皮。有学者认为:在很长时间内,中国文明之所以远远超过西方,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发明了造纸术,由于有了适当的书写材料,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美国人麦克哈特着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位列第七,排在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蔡伦的造纸技术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它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