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指中国污染灾害不断 民众看不到希望

香港“东方日报”今天分析,两年来中国政府防治污染口号喊得震天响,有时也有动作,但作为不大;民众得不到实惠、看不到希望,对污染治理的神经渐渐麻木。

分析说,今年以来中国多灾,但灾不在天而在污染,太湖、滇池、巢湖接连爆发蓝藻污染导致周边民众被迫饮用脏水,海河、淮河水质监测则全部不合格。

此外,江苏沭阳二十万人因水质污染而断水、广州十雨九酸、北京烟雾锁城。中国大陆堪称灾情频传。

分析说,经济高速成长、环境深度污染,快成为当今中国的国际形象。官方统计显示,二零零五年松花江发生水污染后,中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环境突发事故,其中七成为水污染。

近期污染密集爆发自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代表着中国资源环境被GDP指标、地方利益和传统工业逼近生死线。

据分析,中国环保总局只是政府中的弱势部门,虽然已获授权可对违法单位施以“连坐”处分,但面对洪水猛兽般的污染灾情及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能量不过杯水车薪。

就排污企业来说,一有地方政府撑腰,不怕环境监察,二是环保法轻罚袒护,一年罚款百来万根本不怕。至于地方政府更无必要下厂查污染,坊间称为“三不查”:老百姓不上访不查、媒体不揭露不查、高层领导不批示不查。

分析认为,北京虽然强调科学发展,但在治污一事上缺乏气魄手太软,问题症结在担心牵制经济增长。

例如以直言著称的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曾说,中国治污任务集中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条河。但这四大河流域有着中国逾六成人口和六成五的GDP,这句话可窥见为政者复杂心态。
本文留言

作者记者林于国香港五日电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