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花的故事:惟远惟繁始足看的──李花(下)

 东方朔是汉朝的作家,有一回旅行在外,由于口很渴,叫弟子去敲人家的门,敲了很久,里面却没人回答。就亲自走上前去,在门缝中看了看,发现裹头种有几棵李树,树上又聚集了许多博劳 (百舌鸟),即告诉弟子说:“这家的主人姓李名博,你只要叫他的名字,他就会出来。”弟子依照吩咐放声大叫,主人果然出来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当然已经很难考证。不过,却可由此看出东方朔确实具有过人的观察和判断力,让人不得不折服。

李的果实,在我国古代,不仅被列为五果之一,而且地位还在桃子之上,这可能是因为李是当时最普遍的一种水果。根据诗经上的记载:“。丘中有李,彼留之子”──田亩之中,种着许多李树,人走在树下,不会想去采摘它。这种情形,除了政治修明、民生富裕丰衣足食以外,就只有到处都是,才会连垂手可得的美果,都不动心。

在距今大约一千四百多年前的梁朝,一位名叫周兴嗣的编写了一本有名的儿童启蒙书,叫做《千字文》,里面也有“果珍李奈”的句子。柰是大号的林檎,也就是苹果。他把李子和苹果并称珍品,可见当时李子在国人心目中,的确具有相当崇高的地位。

不过,不知为什么,愈到最近,李子的地位似乎每况愈下。在我国北方,甚至出现了“桃饱杏伤人,李树底下抬死人”的俗谚,传说多吃李子,会妨碍人体健康!真叫人为李子叫屈。

李子的滋味虽然稍带酸涩,但是却成熟于立夏左右 ,正可以让由于天热而失去食欲的人们大开胃口。所以在〈月令粹编〉明白地指出:妇女在立夏当天,把李子榨汁混入酒中喝下,便能青春永驻,称为“驻色酒”。 而北方谚语中也另有“立夏得食李,能令驻色美”的句子。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是西晋临沂人。他在六、七岁的时侯,和一群玩伴到马路上游玩,发现路旁的李树,结了很多果实。其他的小孩都竞相采摘,只有他一个人无动于衷。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长在路边,又结了那么多,一定不会是好吃的李子。”摘下一尝,果然非常苦涩,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可惜长大以后,虽然官做得不小,却喜欢贪小便宜而且十分吝啬。在家裹种了几棵品种很好的李子,既想卖钱,又怕人家取得种子培育以后和他竞争,竟把李子的种子先行取出再卖出去,真是道地的小气鬼。

李和梅、桃、杏一样,是属于蔷薇科的落叶花木兼果树,高可达十公尺。除了花供观赏,果供食用以外,它的树根、根皮、树腊、叶子和种核等都可入药,分别称为李根、李根皮、李树胶、李树叶和李核仁,是常用的内服或外用中药材。

经过长久栽培以后,目前各地的李树品种很多。根据专家统计,全世界总数至少在两千种以上。这些品种大部份是由15个主要原种逐渐培育而成的。依照血统不同,大致上又可以分成欧亚、东亚和美国等三个品系。

一向以白取胜的李花,在“见红即吉”的中国社会里本来就已相当吃亏,再加经常是匆匆地开,不到一个星期又匆匆地凋谢,花期短促得令人无法捉摸。难怪它越来越不受重视。

听说在我国大陆的华北、华中一带有粉红色的李花品种 (如麦李、欧李和郁李等),同时还有重瓣的变种。果真如此,则李花的观赏价值理应再受重视。也只有园艺家们努力育出更富色彩、更为耐久的品种,李花才有重振声威的一天。@

本文留言

作者陈运造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