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念研究所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太太。
当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的时候,实在很有意思。
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遗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是正式的研究生。
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我们称她为赵太太。
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是赵小兰的母亲 ---朱木兰女士。
我今天提到赵小兰,并不想强调她是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讨论她的白宫学者、花旗银行傲人的学经历;而是希望读者能了解一下赵小兰的家庭生活。
因为我相信,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
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府高阶层,那带有适度衿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
我用“特殊”是绝不为过的,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家庭,能有她家那样完整而严格训练的己经太少了,即使在中国,相信也不多。
看过“真善美”那部电影的人,大概会记得茱丽安德鲁丝初去当家教的时候,父亲一吹哨子,孩子就由大到小,列队出现的画面。这种情景,几乎也能在赵小兰的家里看到。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 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出来招呼。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
尤其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以前当赵家宴客,几个女儿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
、斟酒!
当我不解地问朱木兰女士时,她说:“不错!我们是教她们做 Waitress,但那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我的先生常对女儿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
不要把伺候客人当做辛苦的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休息吗?何况在这当中,可以学到许多待人处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们家虽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
大人的道理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年轻人理当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上闹钟起床,小时候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自发念书。
而且她们家的六个女儿,还分担家务。
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脏东西。
到了周末,则要整理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
赵小兰最小的妹妹,现在十六岁的赵安吉,己经负责处理家里的帐单、将耶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
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赵小兰家门前长达一百二十英尺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个姐妹,在父亲的指挥之下自己铺成的。
赵小兰曾在 <我的事业与人生> 的文章里说:“那时我们不见得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
“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朱木兰女士说。
正由于她们对家庭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属于自己的。
特别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体会荣辱与共、同心协力,而产生共同意识。
赵锡成博士夫妇的身教也是极成功的,他们家在晚餐后极少开电视,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则,不在电视前花太多时间,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则处理未完的公务。从事航运工作的赵锡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
他这种对事业专注的态度,相信也对赵小兰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不论多么忙,与子女的沟通还是不能忽略的。
每个星期天,他们一定全家去做礼拜,午餐后点心时间,则举行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大伙高谈阔论。
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新想法、收获,提出计划,并征询父母的意见。
所以当外人惊讶于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时,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之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
当她们为家庭付出时,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里的责任感。
家是一个“共荣圈”,当每个成员都这么有向心力时,家庭当然会兴旺。
我们确实看到朱木兰女士,一九六二年带着赵小兰和两个更小的女儿,坐船来美国。
从孩子们半句英文不通,必须由父亲熬夜逐字教导。艰苦奋斗到今天,已经有四个分 别从哈佛、哥伦比亚、维州大学等名校的研究所毕业。连朱木兰女士,都以两全勤的纪录,修得硕士学位。当然,赵锡成博士更成为美国航运财经界的名人。
但是赵家尽管富裕,孩子却多半进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帐。
赵小兰念大学的学费,还向政府贷款,靠着暑假打工还钱。
这不表示赵锡成夫妇小器,而是因为要求子女独立、负责,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
她们孩子说:“我们虽然俭省,但是你们如果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所以赵小兰和她的五个妹妹,不但功课好,而且各有才艺。
赵小兰能打高尔夫球、骑马、溜冰、更弹得一手好琴。
从前家住纽约长岛时,还经常出去演奏。
此外,他们每年在暑假和耶诞节,分别安排一次全家远游。
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
所以,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乐,一方面成为孩子们组织、分工的训练。
由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赵小兰姐妹的成功,与她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绝对密切关系。
无怪布希总统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博士一家时,都特强调这一点。
还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向朱木兰 女士学学怎么管孩子!
怎么管?
答案应该是---
将中国传统的孝悌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透过沟通后产生家庭共同意识,达成彼此希望的目标。
据我所知,在今年 六月十七日美国父亲节时,赵小兰特别暂时放下交通部副部长的繁忙工作,由华府赶回纽约的家中,为赵锡成博士过节。
请问,在国内有几个身在外地、位居要津的子女,能在父亲节时赶回家,并诚挚地送上一份礼物与祝福?
当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的时候,实在很有意思。
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遗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是正式的研究生。
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我们称她为赵太太。
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是赵小兰的母亲 ---朱木兰女士。
我今天提到赵小兰,并不想强调她是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讨论她的白宫学者、花旗银行傲人的学经历;而是希望读者能了解一下赵小兰的家庭生活。
因为我相信,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
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府高阶层,那带有适度衿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
我用“特殊”是绝不为过的,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家庭,能有她家那样完整而严格训练的己经太少了,即使在中国,相信也不多。
看过“真善美”那部电影的人,大概会记得茱丽安德鲁丝初去当家教的时候,父亲一吹哨子,孩子就由大到小,列队出现的画面。这种情景,几乎也能在赵小兰的家里看到。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 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出来招呼。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
尤其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以前当赵家宴客,几个女儿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
、斟酒!
当我不解地问朱木兰女士时,她说:“不错!我们是教她们做 Waitress,但那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我的先生常对女儿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
不要把伺候客人当做辛苦的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休息吗?何况在这当中,可以学到许多待人处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们家虽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
大人的道理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年轻人理当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上闹钟起床,小时候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自发念书。
而且她们家的六个女儿,还分担家务。
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脏东西。
到了周末,则要整理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
赵小兰最小的妹妹,现在十六岁的赵安吉,己经负责处理家里的帐单、将耶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
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赵小兰家门前长达一百二十英尺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个姐妹,在父亲的指挥之下自己铺成的。
赵小兰曾在 <我的事业与人生> 的文章里说:“那时我们不见得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
“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朱木兰女士说。
正由于她们对家庭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属于自己的。
特别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体会荣辱与共、同心协力,而产生共同意识。
赵锡成博士夫妇的身教也是极成功的,他们家在晚餐后极少开电视,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则,不在电视前花太多时间,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则处理未完的公务。从事航运工作的赵锡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
他这种对事业专注的态度,相信也对赵小兰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不论多么忙,与子女的沟通还是不能忽略的。
每个星期天,他们一定全家去做礼拜,午餐后点心时间,则举行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大伙高谈阔论。
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新想法、收获,提出计划,并征询父母的意见。
所以当外人惊讶于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时,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之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
当她们为家庭付出时,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里的责任感。
家是一个“共荣圈”,当每个成员都这么有向心力时,家庭当然会兴旺。
我们确实看到朱木兰女士,一九六二年带着赵小兰和两个更小的女儿,坐船来美国。
从孩子们半句英文不通,必须由父亲熬夜逐字教导。艰苦奋斗到今天,已经有四个分 别从哈佛、哥伦比亚、维州大学等名校的研究所毕业。连朱木兰女士,都以两全勤的纪录,修得硕士学位。当然,赵锡成博士更成为美国航运财经界的名人。
但是赵家尽管富裕,孩子却多半进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帐。
赵小兰念大学的学费,还向政府贷款,靠着暑假打工还钱。
这不表示赵锡成夫妇小器,而是因为要求子女独立、负责,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
她们孩子说:“我们虽然俭省,但是你们如果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所以赵小兰和她的五个妹妹,不但功课好,而且各有才艺。
赵小兰能打高尔夫球、骑马、溜冰、更弹得一手好琴。
从前家住纽约长岛时,还经常出去演奏。
此外,他们每年在暑假和耶诞节,分别安排一次全家远游。
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
所以,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乐,一方面成为孩子们组织、分工的训练。
由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赵小兰姐妹的成功,与她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绝对密切关系。
无怪布希总统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博士一家时,都特强调这一点。
还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向朱木兰 女士学学怎么管孩子!
怎么管?
答案应该是---
将中国传统的孝悌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透过沟通后产生家庭共同意识,达成彼此希望的目标。
据我所知,在今年 六月十七日美国父亲节时,赵小兰特别暂时放下交通部副部长的繁忙工作,由华府赶回纽约的家中,为赵锡成博士过节。
请问,在国内有几个身在外地、位居要津的子女,能在父亲节时赶回家,并诚挚地送上一份礼物与祝福?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她们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