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警察引发的黑色幽默

外国人都说中国人普遍缺乏幽默感,我绝不相信。中国人不但善于幽默,而且还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幽默的素材,并不断的将其演绎出来。
这不,随便上了一下新浪网,就看到了一个标题:“山西被扣车辆成警察坐骑违章罚款让车主埋单。”点进去一看,太幽默了,不但幽默,这些幽默的包袱还绝对取材于现实生活。新闻里所有幽默的元素,都让人感觉就是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新闻或者我们称之为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车主将自己的车借给别人后,这个借车的人参与了打架,于是刑警将此车扣下了,解释是“为侦查犯罪案件的需要”。这车一扣就是4年,期间车主屡次去要车,车辆不但一直没有归还,而且车主还几次看到张某(警察)开着他的车外出。去年,车主收到了交警部门的告知书,告知车主,他的车辆有10次违章。车主没有办法,上告到了省厅,省厅的答复是公安局还车,并按国家赔偿车主。车主拿着省厅的意见书又找到了公安局,公安局的答复是张某已经不在本局,建议车主和张某协商解决。张某找到车主,希望还车后以2万的价格私了。车主不同意。
整个故事大体就是这样,要是拍成电影,你一定以为这是一个取材于生活中的故事。
幽默一,车主的车借给别人,除非这个别人是没有驾驶资格的,否则他完全有权利处分自己的车辆。在借车这件事上,车主是没有任何过错的。虽然借车人可能犯了罪,但犯罪和车主借给他车有什么关系呢?这应该是傻子都能分辨的事情呀。但公安局居然就堂而皇之的扣了车,不但扣了车,还一扣就是4年。物权何在?人权又何在呢?真是幽默呀!
幽默二,车主居然经常看到自己的坐骑成了别人的代步工具。即使自己当场对张某提出质疑,竟也不那么理直气壮,只是敢壮胆的问问”啥时还车“。张某的回答更加幽默,他让车主去找公安局解决。敢问,公安局是谁?是具体的人呢,还是公安局的大门。如果公安局不解决问题,所有扣下和罚没的东西就都归张某们支配么?
幽默三,车辆被扣几年后,车主居然还收到了交通部门的罚款告知书。要不是车主亲眼见到张某驾车出游,大概还以为车自己上街买菜去了呢。
幽默四,警察张某(也可能还有李某、王某等)开车也被开罚单。具我所知,警察们一般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规则也不约束警察的车辆,交警刑警是一家嘛。不但警察,什么领导的车呀,军车呀,都是可以横冲直撞的。可为什么张某开车主的车就收到了罚单呢,原来是交警部门练就了火眼晶晶的本领,一下子就辨认出该车的物权非张某所有,给张某面子但不能给车主面子。物权法虽然还没有实施,但交警们已经与时俱进了,幽默吧。
幽默五,从省厅的回复中,已经知道他们对此事的态度了,那就是公安局做错了事情,要赔偿车主。但居然没有提到该如何处罚张某和相关责任人。也就是说,前面的4个幽默至极的包袱,居然没有对省厅和公安局产生效果。他们的逻辑也许是:”花点钱就摆平了“。花谁的钱呢,纳税人的钱呗,反正不是自己的不心疼。对了,在这个地方提”纳税人“这个概念,也是很幽默的。
幽默六,即使拿到了省厅的回复,到了地方,车主还是被建议”私了“。仿佛这只是一件普通的民事纠纷,与公安局、执法系统没有任何的关系。到了此处,体会车主-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艰辛的我,已经没法笑出来了。
这几个幽默的包袱组合在一起,实在是产生了巨大喜剧效果。可是我们仔细留意就发现,这些包袱,不都是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被幽默的元素所包围,我们却不感觉有趣呢?我们已经麻木了,脸皮僵硬的不会笑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