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与艾森豪威尔都是二战时期著名的美军将领。两人从1919年秋天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26年后,1945年8月两人最终走向了决裂。这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巴顿年长艾森豪威尔5岁。他们是在1919年秋天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后,在米德堡任第304轻型坦克旅旅长,而艾森豪威尔也在此地担任一个坦克营营长。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讲,巴顿已是一个众人皆知、令他羡慕的英雄。两人在米德堡的相遇极大地改变了艾森豪威尔以后的发展道路。通过巴顿,艾森豪威尔得以结识了许多军界要人,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巴顿始终关怀着这位小兄弟。可以说,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成长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亲密友谊一直持续到1942年年底。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从巴顿的下级扶摇直上变成了巴顿的直接领导,不再需要巴顿的影响和提携了。同时艾森豪威尔也逐渐感到,这位对政治麻木的老友可能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
他们之间第一个不和谐音符出现在1943年上半年。当时北非战场的作战已接近尾声。巴顿感到不再需要亲自坐镇于此,于是准备把军长职务移交给他的副手,自己则返回摩洛哥着手策划和准备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这种移交从军事上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政治上却容易给艾森豪威尔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艾森豪威尔立即给巴顿致电“不要凭一时的冲动说话和办事”,强令巴顿坚守在北非战场,直至北非战事结束。而此时,艾森豪威尔想起了战前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将军给巴顿的评语:“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虽然巴顿视此为极大的赞扬,但艾森豪威尔却感到危机四伏。舍弃巴顿、重用一直为他充当耳目的布莱德雷的想法从此占据了他的大脑。
1943年8月10日,巴顿在视察西西里岛美军第93后方医院时发现,一名士兵因害怕战场上的枪炮声而装病住院。因战事不顺心情大受影响的巴顿勃然大怒,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指着这名士兵骂道:“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你是集团军的耻辱。”并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此事很快传回美国国内。美国各种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议会也指责美国陆军部用人不当。此事对艾森豪威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一向行事不顾后果的巴顿将会给他带来更多麻烦,会给他在政界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由于战争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顿,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尔在与巴顿的关系上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当欧洲登陆战迫在眉睫之时,巴顿的大嘴巴又惹祸了。巴顿讲道:“统治世界是英国和美国在战后的既定目标,当然这也是苏联的目标。”这些话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并险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体。艾森豪威尔对此事同样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时还需要利用巴顿的名气佯攻加来,巴顿必然会被一脚踢回国内。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艾森豪威尔需要顺从、听话的布莱德雷的同时,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而巴顿是他此时唯一的选择。
但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间的友谊已远非从前。艾森豪威尔已开始重用巴顿原来的副手、现任上司布莱德雷。因此,就出现了在随后进攻法国与德国本土的作战中,巴顿的功劳几次被算在了布莱德雷的头上,为布莱德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盟军诺曼底的登陆集团中,布莱德雷被任命为主攻集群第12集团军司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只被派去佯攻加来。而艾森豪威尔为提拔布莱德雷,甚至不顾巴顿的感情,公然将巴顿下辖的法国第2装甲师强行划给了布莱德雷,使布莱德雷能够以巴黎解放者的身份载入史册,而为解放巴黎创造出关键战机的巴顿则留下了终身遗憾。
1945年8月,巴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掉进一个记者设计的“语言陷阱”,称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与德国的纳粹党没有什么区别。一语即出,令世界为之哗然,而不再需要战将的艾森豪威尔再不想原谅巴顿的胡言乱语。他撤了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的头衔,让他回国去了。艾森豪威尔为不使他的“好友”“过分”难堪,给了他一个第15集团军(负责编写战史的“架子军”)司令的头衔。愤怒之余的巴顿拒绝了这一任命。从此,这两个名将之间的关系彻底走向决裂。
巴顿年长艾森豪威尔5岁。他们是在1919年秋天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巴顿从欧洲战场回国后,在米德堡任第304轻型坦克旅旅长,而艾森豪威尔也在此地担任一个坦克营营长。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讲,巴顿已是一个众人皆知、令他羡慕的英雄。两人在米德堡的相遇极大地改变了艾森豪威尔以后的发展道路。通过巴顿,艾森豪威尔得以结识了许多军界要人,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巴顿始终关怀着这位小兄弟。可以说,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成长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亲密友谊一直持续到1942年年底。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从巴顿的下级扶摇直上变成了巴顿的直接领导,不再需要巴顿的影响和提携了。同时艾森豪威尔也逐渐感到,这位对政治麻木的老友可能会给他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
他们之间第一个不和谐音符出现在1943年上半年。当时北非战场的作战已接近尾声。巴顿感到不再需要亲自坐镇于此,于是准备把军长职务移交给他的副手,自己则返回摩洛哥着手策划和准备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这种移交从军事上来说是可以的,但从政治上却容易给艾森豪威尔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艾森豪威尔立即给巴顿致电“不要凭一时的冲动说话和办事”,强令巴顿坚守在北非战场,直至北非战事结束。而此时,艾森豪威尔想起了战前夏威夷军区司令史密斯将军给巴顿的评语:“此人在战争时期会成为无价之宝,但在和平时期却是捣乱分子。”虽然巴顿视此为极大的赞扬,但艾森豪威尔却感到危机四伏。舍弃巴顿、重用一直为他充当耳目的布莱德雷的想法从此占据了他的大脑。
1943年8月10日,巴顿在视察西西里岛美军第93后方医院时发现,一名士兵因害怕战场上的枪炮声而装病住院。因战事不顺心情大受影响的巴顿勃然大怒,一时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指着这名士兵骂道:“你完全是一个胆小鬼。你是集团军的耻辱。”并用手套重重地扇了他一个耳光。此事很快传回美国国内。美国各种媒体进行了大肆报道,议会也指责美国陆军部用人不当。此事对艾森豪威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时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一向行事不顾后果的巴顿将会给他带来更多麻烦,会给他在政界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他由于战争的需要仍然力保巴顿,但此事已促使艾森豪威尔在与巴顿的关系上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耳光事件”发生后不到一年,即1944年4月26日,正当欧洲登陆战迫在眉睫之时,巴顿的大嘴巴又惹祸了。巴顿讲道:“统治世界是英国和美国在战后的既定目标,当然这也是苏联的目标。”这些话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并险些使反法西斯同盟解体。艾森豪威尔对此事同样怒不可遏。若不是此时还需要利用巴顿的名气佯攻加来,巴顿必然会被一脚踢回国内。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艾森豪威尔需要顺从、听话的布莱德雷的同时,更需要一些能征善战的将领,而巴顿是他此时唯一的选择。
但巴顿与艾森豪威尔之间的友谊已远非从前。艾森豪威尔已开始重用巴顿原来的副手、现任上司布莱德雷。因此,就出现了在随后进攻法国与德国本土的作战中,巴顿的功劳几次被算在了布莱德雷的头上,为布莱德雷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盟军诺曼底的登陆集团中,布莱德雷被任命为主攻集群第12集团军司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只被派去佯攻加来。而艾森豪威尔为提拔布莱德雷,甚至不顾巴顿的感情,公然将巴顿下辖的法国第2装甲师强行划给了布莱德雷,使布莱德雷能够以巴黎解放者的身份载入史册,而为解放巴黎创造出关键战机的巴顿则留下了终身遗憾。
1945年8月,巴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掉进一个记者设计的“语言陷阱”,称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与德国的纳粹党没有什么区别。一语即出,令世界为之哗然,而不再需要战将的艾森豪威尔再不想原谅巴顿的胡言乱语。他撤了巴顿第3集团军司令的头衔,让他回国去了。艾森豪威尔为不使他的“好友”“过分”难堪,给了他一个第15集团军(负责编写战史的“架子军”)司令的头衔。愤怒之余的巴顿拒绝了这一任命。从此,这两个名将之间的关系彻底走向决裂。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艾森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