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科学家新发现 恒星生恒星

 2007-04-12 00:3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大质量的恒星会诱发附近的星际物质形成新的恒星,过去一直是天文学界无法证实的想法。不过,一项台湾研究率先找到证据,不但登上顶尖的“天文物理期刊(ApJ )”,还获得“自然(Nature )”期刊报导,而这项研究对于人类了解物质怎么来的,也有莫大的帮助。

台湾中研院天文所博士后研究李昫岱在国科会补助下,发现在蝎虎座附近、质量超过二十个太阳大小的恒星10Lac,由于温度高达摄氏三万三千度(太阳约五千八百度 ),发射的强烈紫外光有如水波一样扩散,压缩附近的气体、灰尘等星际物质聚拢,密度提高后非常适合年轻恒星的形成;目前已发现十几颗新恒星,而且随着向外扩张,越靠近大质量恒星的新恒星年龄越大。

李昫岱光谱分析 立功

李昫岱说,这个理论几十年前就有其他学者提出,但是一直缺乏实际的证据。他则是以光谱分析,利用恒星形成初期会有大量氢的放射线、形成后则转为氢的吸收线方式,替10Lac附近的新恒星定年纪顺序,发现由近至远,年纪分别从百万年至几十万年不等,而整个系统中最远的新恒星距离10Lac几百光年。

不但如此,李昫岱还发现,距离地球一千五百光年的猎户座四合星,也有类似状况。由于四颗大质量恒星的诱发,附近有几十颗年轻恒星产生,至于影响力可以传到多远,则还无法估计。

李昫岱说,这项发现有助于了解恒星的起源,同时因为人类周遭的物质九十%为恒星燃烧而来,透过这项研究也可以找到物质如何演化而来。

小辞典:恒星的诞生

根据维基百科,当由氢分子等星际物质组成的分子云受到外来干扰,例如附近有星系诞生或超新星爆炸所造成的冲击,令分子云某些区域被压缩,形成密度较高的区域,在引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球体,称为原恒星(还不是恒星 ),外围会被尘埃和气体所包围。

如果原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其核心温度会慢慢增高,最后引发核聚变产生能量,发出的热力会将外围的气体驱散,这时一颗新的恒星便诞生了,并进入主序星的阶段。

从主序星阶段开始,恒星核心的温度与压力足够产生氢聚变,不断将氢合成氦产生能量。核聚变所产生的辐射压力平衡了自身引力,这时恒星便进入稳定状态。

来源:自由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