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北区揭面纱 发掘文物7万多件

中国考古研究人员最近在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有惊人发现,这些洞窟是僧人的禅窟和生活窟,并非先前讹传的画工塑匠窟,其中文物数量多达七万余件,经过鉴定并陈列的文物有一千四百五十一件,其中不乏首次发现的珍贵文物,填补考古学领域的诸多空白。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近日从敦煌研究院传出好消息,敦煌莫高窟北区经过先后六次发掘,证明北区洞窟是莫高窟石窟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非过去讹传的画工塑匠窟,而是僧人的禅窟和生活窟。

据负责北区考古研究工作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彭金章表示,北区探明的洞窟分六层,共两百四十八窟,加上南区的四百八十七座壁画窟,总共七百三十五座,接近有关史料记载的数量。

报导指出,北区洞窟位于崖面最低层的洞窟为第一层,共三十五座,二至六层分别有洞窟六十八、四十二、七十、十五、十八座,包括九座多室禅窟和七十三座单室禅窟、五十座生活窟和两座仓窟等石窟。北区石窟中,二十五座瘗窟是在其他地方普遍存在,但在敦煌属首次发现,其功能主要是埋葬小和尚。

报导表示,敦煌莫高窟北区发掘出的文物主要包括佛经、社会文书、波斯银币等钱币、铜器、托塔托佛等泥塑文物和木活字等木器,另有草制品等。其中不乏珍品,有的属古佚书,有的为中国孤本,有的属海内外仅存,有的则属于敦煌或河西走廊乃至中国首次发现,填补考古学领域的诸多空白点,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

敦煌莫高窟北区文物研究被列入中国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二零零二至二零零三年度重大课题后,目前已经取得令人注目的成果。

此外,莫高窟北区石窟的考古收获除文物外,在洞窟内和崖面上还发现多处洪水和大气降水对洞窟和崖面造成破坏的痕迹。研究人员认为,对这些痕迹进行深入分析及运用石窟考古学和石窟保护学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不仅对敦煌石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还将对整个河西地区石窟的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