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酒类在中国行销受困

根据最近调查,中国消费者大多无法区别威士忌和白兰地,国际酒商在市场行销尚须一番努力。

根据亚洲数据导向行销公司(Data Driven Marketing Asia, DDMA)的研究报导,国际酒类品牌在中国仍须克服许多困难,例如:消费者对产品不熟悉,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冒牌商品层出不穷等,预估2012年之前需要耗费大量功夫在消费者基础教育上。

一份来自上海、北京和广州471个国际酒类习惯饮用者的问卷调查显示,约有两成饮酒者认为威士忌和白兰地是同一种酒,四成说是不同的,四成则不知道答案。而这种对酒种分类的不熟悉度,更因为相似的促销手法而让消费者感到混淆。


2003年10月21日,一名中国妇女在上海一家酒品市场挑选瓶装酒。(LIU JIN/AFP/Getty Images)

国 际酒商在促销时总是打着“新生活形态”的口号,再加上各式各样的赠品、折扣和抽奖,再来就是穿着品牌图案到处走动推销的辣妹。这样极相似的促销模式更加深 酒类品牌间的模糊度,让人觉得所有国际酒类品牌都是同一种。另外,KTV或酒吧每一、二个礼拜就有新酒在促销,消费者往往选择最便宜的那一种,因为他们把 酒混在茶、可乐、或汽水里一起喝,所以不管哪一种酒喝起来的味道都相同。

目前饮用国际酒类的主要客群是35岁以下、年轻、有钱的大都会男女,他们对品牌低忠诚度的原因可能是同侪朋友间互通情报交换品牌,发展成“反忠诚度”的主流;另外,他们很容易到海外旅行、接触外国媒体,享受一种新自由的感觉,因此极力追求、尝试新事物、新品牌。

据闻国际酒商有意挹注更多资金于广告和促销上,不过亚洲数据导向行销公司则建议这不只是金钱的问题,而是需要针对中国消费者找出更精确、更有创意的行销方式。


洋酒在中国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和冒牌商品层出不穷等挑战。图为2004年7月8日在北京一家商店出售的中国葡萄酒,其在包装和口味上都堪虞洋酒媲美。(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资料来源:饮品总汇网站(Just-drinks.com)
本文留言

作者贺蔓编译报导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