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沾黏 中医缓解有方(图)
内关穴(图中蓝色圆点处) |
合谷穴(图中蓝色圆点处) |
足三里穴(图中蓝色圆点处) |
肠沾黏是许多经历过腹部手术患者的难言之隐。腹痛、腹胀、呕吐、便结等症状,常使得患者萌生“不如不开刀”之感。
先天性的肠沾黏多为发育异常,或由胎粪性腹膜炎所引起,临床上并不多见;现代肠沾黏的主要原因为腹部手术、腹膜炎、创伤或肿瘤所引起。由于以上多种原因造成原本无菌状态的腹膜发炎,继发纤维蛋白性的黏连,把肠壁与邻近组织愈合成一块,造成蠕动困难,就像被厚重的蜘蛛网缠住一样,于是造成了肠沾黏。
肠沾黏的第一个症状就是腹痛,尤其以肚脐周围的腹痛最多,伴随着胀气,常使患者失去工作能力及意愿。若沾黏部位较高,还可能伴随着呕吐食物或胃液,并且可能造成排便或排气停止。
中医治疗肠沾黏以“通”为原则,发作期治疗以通里攻下为主,兼以理气开郁、活血清热为辅,在缓解期注意综合调理,使脾胃强健,预防复发,并根据病情发展,必要时,应转手术治疗。
☆发作期的治疗
●气滞腑实:腹痛阵作,叩之有鼓音。腹痛时,腹部可见条索状物隆起,伴随恶心、呕吐,治宜行气通下,以硝菔通结汤加减大腹皮、姜半夏、桔梗主之。
●热结肠腑:腹痛拒按、腹胀痞满、发热、口干、唇燥、小便短赤,治宜泻热通下,以大承气汤加减金银花、蒲公英以清热解毒。
●寒结肠腑:腹中突然绞痛,脘腹怕冷,腹胀便秘,面色青暗,治宜温中通下,宜温脾汤加减吴茱萸、细辛等,以温阳散寒。
●肠腑血瘀:腹痛重于腹胀,痛有定处,胀无休止,局部拒按,可触及痛处包块,治宜祛瘀通下,以桃仁承气汤加减田七、川芎。
☆缓解期的调养
●脾虚气滞:腹阵痛时作,气短乏力,大便不畅,治宜健脾行气,方以陈夏六君子汤,加以火麻仁,重用黄耆以补气润肠。
●津亏肠燥:大便干结、经常便秘、腹痛时作,治宜润肠通便,以五仁汤加味。桃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蒌仁、火麻仁为多汁润肠之品,加以厚朴行气调血,合奏润肠通便功。气阳不足者加太子参、麦冬,以益气养阴。
平常可用艾灸足三里、内关、合谷穴,以达到健脾理中的效果,也可以用热水淋浴肚脐周围,再用手掌依右下→右上→左上→左下的顺序用力按压腹部。
按压的深部大约是3至5公分。沾黏严重的患者常可以触摸到一团团成块状的硬物,会有些许的疼痛感。虽然可以在家进行居家护理,但当严重发作时,还是要请医师处理,否则经常性的便秘,有诱发大肠癌的可能。
(本文作者为台中市忠明中医诊所院长)
- 关键字搜索:
-
肠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