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记(三)

 

邓小平长子邓朴方(中)领导的康华公司,借助国务院的行政背景、高官的业务关系与内部信息、所有的特权,快速成为中国最大的官倒公司。(Getty Images)

第一章第二节 倒爷与官倒

倒爷大行其道之时,我还在读金融专业的研究生。

据传是在1984年浙江莫干山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群青年经济学人提出了价格双轨制的设想。就是计划内的生产仍然采用行政调拨原材料并采用 计划价格,同时允许企业在市场上用市场价格生产部分产品,并且在市场上出售。政府感到这个办法既能保证基本的生产按照原有轨道运行,同时又能让一部分生产活跃起来,增加产量,缓解当时尖锐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很快就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

市场这一部分,给所有企业带来极大的利益刺激。国营企业尽量争取计划内物资,把生产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其中利益巨大。随着生产的增加,消费品的供应缓解了,但生产资料供应却更紧张了。供求矛盾越大,价格差距也越大。以煤炭为例,1988年上海每吨煤的计划价70元,市场价为120 元,加上各种中间抽成,实际到手价为170至210元。地区差异更大,同时期福建的吨煤实际到手价为300元,海南为400元。此时煤炭生产基地山西的坑口吨煤价仅20元。

一大批有关系而又心思灵活的人嗅到牟利机会。他们帮企业开后门得到计划物资的指标,帮商店开后门买到紧俏的产品。他们形成一道中间环节,倒手就是巨额利润。甚至从供方到需方,可以倒几次手。那时的北京人还没有习惯这种职业,不觉得他们很令人羡慕,戏谑的称他们为“倒爷”,这个称谓迅即全国流行。

倒手次数多了,价格开始飞涨。人民不满情绪起来了,政府也表示要打击倒爷们的“投机倒把”。但是倒爷是打不倒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倒爷背后是官倒。其实,官倒的出现非常顺理成章:官员发现自己手上批出的条子,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利益,那为什么不把利益留给自己呢?当然并不能直接给自己批条子,所以官员还需要跟倒爷合作。

官倒有大有小。即使是小的官倒,也令普通百姓难以望其项背,但把他们与大官倒相比较,就是小巫见大巫。我有一个同学,毕业后留在北京,进了当时最大的官倒公司—康华公司金融部门工作。他讲起公司做起各种生意的超大手笔,直令我们啧啧称羡不已。

康华公司是邓小平的大儿子邓朴方搞起来的公司。以用企业的收入支持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名义,邓朴方找赵紫阳谈了几次,赵同意了把一个小小的康华公司发展成一个大集团的架构—一个部级的公司。由国务院下达文件批准的这个公司称为“中国康华发展总公司”,实质上是国家级的公司。为什么叫官倒?就是名副其实:世界上唯有中国才给公司设官级:各国营企业分别为部级、局级、处级、科级与股级。

国务院文件规定这个公司“以贸易为先导,实业为基础,金融为依托,科技为支柱”。这个方针的实质就是先靠倒买倒卖积累起资金实力来。邓朴方找了几个部级的老干部来经营康华,原冶金部部长唐克任董事长,时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韩伯平任总裁。

在大康华成立大会上,唐克给下属们制定了工作方针。“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都管着许多公司。但现在下文件了,要求脱勾。这些公司脱到哪里去?各部把公司交给谁? 所以要‘跑部’。动作要快、要勤……”(引自《邓朴方“下海始末”》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权延赤/著,以下简称《邓》文)这就是熟门熟路带来的好处:不是老官僚,指不出这样迅速把各部委的资产聚集到康华旗下的捷径。

副董事长高扬文是原冶金部副部长,他的指示是这样的:“原来议定‘小康华’专攻外贸,我看有侧重是对的,但除此外,7个二级公司也可以做外贸。现在搞改革么,哪些行业适合康华做?说不准。所以要跨行业跨地区,允许业务范围交叉……”(引自《邓》文)副董事长的意思是即使搞科技的公司、搞金融的公司,也要尽快作贸易,靠倒手赚快钱。
  
康华就按照这两条思路全面、飞速运转起来。且看下面这份半年后的业绩报告(引自《邓》文):
  
“康华国际信托公司赢利700多万,康华国际租赁公司业务量达1亿多元。周传典拉人搞起的‘金属公司’赢得500多万元。高扬文组织人马搞起的‘矿业运输公司’也赢利500多万元。康华综合能源开发公司靠自己的信誉和关系便融资几千万元。
  
“根据唐克提出的‘跑部’方针, 康华能人纷纷出动‘跑部’。多数工业部委都把自己的企业和厂子拉出单子和计划,想在康华里搞一块自己的天地。高扬文更是雄心勃勃,与空军谈判,想把‘联航’划入康华。
  
“美国来了高级经济代表团,同康华谈判,想把C130飞机的全套生产设备迁来中国……
  
“日本也来了高级代表团,找康华谈判,想在中国投资,再建一座规模相当于宝钢的大钢厂……
  
“香港的甘维珍咨询公司也来找康华,介绍美国最大的IAB保险公司,想同‘康华’合作,打开中国保险公司在大陆的一统天下的局面。
  
“日本伊滕忠商社主动来找康华,主动表示愿提供10亿美元贷款,年利率4.5%,大大低于当时英国8%左右的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美国的最早与苏联做生意的哈默公司也来找康华谈生意。据说哈默见过列宁,这次提出想见邓小平。在康华公关部副经理杨壮生陪同下,他如愿以偿地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康华的魅力力是如此吸引人。仅打开半扇门,二级公司便从7个一下子猛增到60多个。康华的副业是如此兴旺发达:这60多个‘鸡娃子’,有自生,没自灭,反而都在令人惊愕的极短时间里长大了又下了鸡蛋, 还能孵出鸡娃子。以至于康华总公司自己也闹不清有多少孙子辈的康华?
  
“以至于社会上一些人惊呼:‘你们这不成了康华共和国了么!’  

“康华就像施肥过多长疯了的庄稼。当它在成就的极峰上明光闪烁时,一些有生活阅历的人便已不安地想到那句至理名言———物极必反。”
  
半年就能负担庞大的开销之后盈利,当然靠的是官倒--国务院的行政背景、高官的业务关系与内部信息、所有的特权。康华的发展,多数是流通领域的活动,倒买倒卖。

康华是最大的官倒,但康华仅为这场侵吞全民财富之飓风的一小股风而已。全国范围,各级别的官倒公司数不胜数。其结果是物价随之猛涨,生产形势猛落,财政收支猛紧,生活指数猛增。全民起而反腐败,要民主。当人民日益愤懑之时,康华首当其冲,被宣布关闭。不过人们议论说,没见邓朴方的财富因此而减少。

康华只是最著名也最疯狂的一家。到我毕业那一年,这一波暴富浪的余波未尽。我在1989年初进入一家进出口公司,这家公司就是乘余波而起的产物。广东省军区的一个退伍官员,联合成都军区的朋友,找广东省经贸厅批准成立了这家公司。又通过成都军区的关系,说服了四川攀枝花钢铁公司的人同意合作钢材生意。如果不是1989年6.4全民反腐败以及中共开枪镇压民运导致的社会经济形势的转变,这应该是一家兴旺的官倒公司。经济形势变了以后,生意方式也变了,而这家公司一时没创造出新的官倒模式,所以我还没有亲身经历官倒的“威风”。

过河十年之际,人民被卷入激浪之中;邓小平与他的政权伙伴们摸空了石头 ,重重的滑了一跤。(未完待续)



看中国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辛纯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