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2007中国房市波涛暗涌

 2007-01-04 05:5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200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好热闹。这一年,中国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频出,近至年底却看不到成效;这一年,房产行业的反腐力度陡增,一批地方高官纷纷落马,似乎战线越拉越长;这一年,普通老百姓在受够了高房价的折磨后,开始在网络里各种不满的发泄汇成文海;于是,这一年,一个新名词“房奴” 在网络间广为流传;2006年……

巨亨网称,5月间,中国“国六条”及“国六条”细则出台,涉及住房供应结构、税收、信贷、土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方面。有人说这六条措施拉开了2006年房地产调控序幕。随声而出的90平方米、70%带来了震感,这两个数字在今年备受关注。

6月起,中国规定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下(含经济适用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90平方米成为一道分水岭,不论是对购房者还是对开发商,此为首次从供需两个方面对房价进行的宏观调控。

但实际上,90平方米70%的政策显现作用最早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小户型产品会在明年下半年才能够批量投入到市场中,明年不会是9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房大幅度占据市场空间的一年,应该大中小都有各自一部分。

10月,限制外资购房条件话题一时热于坊间。《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其主旨即在于加强外资购房结汇时的审核,其关键则在于把握真实性。

12月,落实楼市调控,建设部通报要求,各地今年必须全面完成住房建设规划。同时,对于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的城市,必须在2006年年底前建立并实施。国务院同意,全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印发了《关于各地区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情况的通报》。

如果严格执行这些政策,2007年的中国楼市将有望切实调整结构,稳定房价。

然而从最初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到“国八条”、“国六条”,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有所缓解,但房价过高问题却更显突出,10月份统计,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6%,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以10.7%的涨幅名列首位。

财经专家易宪容表示,调控成效不理想的关键,并非调控政策的滞后性,而是房价过快增长带来的调控政策执行不力。

对于房产商来说,2006年初是赚得盘满钵满。房地产商的公开利润是15%至30%;暗地里,房地产商的利润经常可以达到暴利水平。根据最近公布的一些资料,房地产的成本利润率是100%。但要算到开发商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超过300%。比起其它的医药、电子等等行业的止步不前(这些都是国际竞争最激烈的行业),房地产利润如遍地黄金。

终于在一系列暴风骤雨般的宏观调控政策后,开发商阵营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松动”。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开发商开始“转型”,一些中小型的开发商被淘汰出局。在广州,十家开发商被注销房地产开发资质。在上海,一些开发商资金断裂导致楼盘出现烂尾。

那么银行呢,在房市的冷热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一边是“难以承受”的高房价,一边是持续升温的住房热销;一边是开发商抱怨贷款难,一边是目不暇接的楼盘开工与封顶;一边是宏观调控措施的频频出台,一边是商品房价格的飞速上涨……人们不禁要问:建房的钱从哪里来的?买房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中国银监会有统计显示,2006年1至9月,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从年初的增长16.2%上升到9月末的增长 21.4%,比贷款总量增速快6.8个百分点。此前的7月末、8月初,银监会曾以“特急文件”形式下发的“54号文”,从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信托等方面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开发、土地贮备等贷款的发放。

中国银监会有统计显示,现在住房贷款仍占了银行贷款的很大比例。

2006年,在怨声载道的网络地产“评台”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房奴”,真可谓一词包罗万象,又满含酸楚:只要你想买房子,就很自然就搭上了这时尚的词汇。“年轻白领,工作不久,存款不多,基础不牢,为了安家,东拼西借,贷款不够,家长来凑”。以后呢,得还贷啦,于是……

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其中31.75%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也就是说,现在超过三成房贷族沦为“房奴”。

在新加坡,85%左右的人口都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中,剩下的房子爱怎么涨就怎么涨,反倒对国家有利。在很多人眼中,政府本就应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障性住房,面向高收入者的商品房则按市场规律运作。

但是在中国,截至2006年9月底,还有65%的地级以上城市、91.1%的县级城市未公布住房建设规划。尚有五个省(区、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目标责任制,十九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很多人想租住廉租房却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房子,很多人需要经济适用房却总也排不上队、买不上房。在北京,经济适用房早已变味,中低收入者买不到,买到的因为生活不便同样怨声载道,更有许多经济用房成了租用房。

到底经济用房是建来做什么用的?而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界限在哪里?夹在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间的中等收入群体该买什么样的住房?国家财政能否负担起大量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该寿终正寝还是继续保留?这些问题仍在争论不休却没有明确答案,看来必要延续至2007年来接着解决吧。

还是专家们表示,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在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与判断,在于政府还会推出什么样的政策。如果顺着2006年房地产市场政策思路,那么2007年房地产市场会围绕着改变房地产发展模式、调整产品结构这个大思路进行,就必须生产更多绝大多数民众有支付能力的住房产品。

然而,和任何方面的调控一样,政策见效总有一个“时滞”,即使是良药也不可能马上见效。2006年,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规模依然偏大;商品房供给结构仍然很不合理,大户型的高档商品房开发比重过大;北京、深圳、广州及呼和浩特、大连等城市房价还在顶风而涨;不仅开发商,而且不少地方政府甚至阳奉阴违,政策执行力度如蚁拳击象,可见,房市的调控,还任重而道远;可见,2007年房市波涛暗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