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婚纱:日本新娘一模样 非洲爱蓝色 欧洲压箱底(组图)

 2006-12-15 02:3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在日本居住多年,记者发现日本人对于“结婚纪念写真”有种“执著”的偏爱,即使砸锅卖铁也要拍一套漂亮的艺术照。

一套至少要10万日元

记者有一位日本亲戚是大阪大学的博士,少有的英姿飒爽型日本女性。有一次,她热情地拿出自己的“结婚纪念写真”让我欣赏。这相册有一寸来厚,铜色硬封面一看就是上档次的材质,不过再看照片上的人就不敢恭维了——新娘脸上的粉没有半斤也有四两,白白的脸配上扇子状的发型,说她是“巫女作法”都有人信,怎么也没法和我眼前这位现代女性联系起来。经过解释,才知道这是日本新娘传统的“花嫁妆”,用于“结婚写真”,也用于婚礼。有一批上年纪的女化妆师精通此道,花上几个钟头,无论你的脸是方是圆,保证在镜头前拾掇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制式新娘”来,若是赶上集体婚礼,新郎拉错老婆的事情在所难免。据说要拍七八张这样的普通婚纱照,10万日元(约合7000元人民币)未必够用。

不拍会被人笑话

按照日本婚俗,结婚前新郎新娘要提前住进高档饭店,第二天盛装直奔婚礼现场。照相馆的人,便在他们换了婚礼盛装之后,为他们在宾馆房间和附近风景优美处拍摄若干照片。

日本婚礼都是包给固定的婚礼服务公司,属于一条龙服务,“结婚纪念写真”包括在内,若不选这项服务是会让人笑话的。日本的摄影师水平精湛,拍摄的照片光、影、物搭配极为精美。该举怎样的伞,举在哪支手上,早有规范,拍起来驾轻就熟。

明治年间的“照片婚姻”

据说日本人拍婚纱照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明治年间,比我国的婚纱摄影历史要长得多。按照一位日语老师所讲,日本人的结婚纪念照当年曾有特别的意义。在明治时代后期,有大量的日本人到美国等地“洋插队”,这些人多半是身强力壮的单身汉。因为当时明治政府明确禁止日本人与西洋人结婚,于是这些单身汉只好通过家乡的朋友介绍,用信件方式找对象了。而女方往往急于攀上这门海外姻缘,于是让相亲照片尽量突出优点,掩饰缺点,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而这种奇特的婚姻,在历史上则被称为“照片婚姻”。

有趣的是,美国政府在这方面还曾推波助澜。1908年,日美签署“绅士协约”,承认“照片婚姻”,允许日本新娘凭一张新娘妆的照片入境。然而,大概是照片上的日本新娘都长得太相似了,不久美国人就修改了这一协约,规定“照片新娘”必须在到达后于入境处和新郎补行婚礼,由美国牧师带着宣誓,同时拍照留念。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大正年间美国开始限制移民。这样的照片传回故里,成为新娘家炫耀的资本。于是本土新娘新郎也就顺理成章接受了结婚要照相的观念,并且发展成套路化的“结婚纪念写真”了。



非洲人爱穿蓝婚纱

 

一对穿传统服装的摩洛哥新人

非洲人穿婚纱吗?要说以前,还真没什么非洲女孩结婚穿婚纱。那时候的婚礼照片上,新娘自然是传统的非洲打扮,不少人选择蜡染布、绣花布等高档布料制作的漂亮衣裙。即使非洲沿海城市里的天主教、基督教徒,已经习惯在教堂结婚,却同样很少穿婚纱拍照。究其原因,一是一般人不舍得在这方面花钱;另一个是传统的婚纱比较适合白人的发型、肤色和身材,非洲女孩觉得穿了不好看。

但近些年来,时尚杂志和电视节目在非洲很普及,让当地人开始适应了婚纱的品味,越来越多活跃在欧美T型台上的黑人女模特也向其同胞们展现着婚纱独特的魅力,于是穿婚纱、拍婚纱照很快成为许多国家年轻人的时尚。

由于财力有限,大多数非洲新娘并不会订做婚纱,而是向“婚礼服装租赁店”租借。这些店一般开在繁华的商业街上,临街有宽大明亮的玻璃橱窗。在贝宁,一套普通婚纱租一天收费3000西非法郎(约合50元人民币)。

有趣的是,很多非洲新娘都喜欢租用浅蓝色、粉色等其他颜色婚纱,而不是白婚纱,这跟肤色搭配的需要有一定关系。另外这些用来出租的婚纱大多是二手货,并非专为当地人设计,因此穿起来也有些不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照相馆很少提供成套婚纱照服务,因为这类服务并不受新人们的欢迎:太累,太费钱也太耽误功夫。我们所能看见的婚纱照,大多是请人直接上门拍摄的,摄影师会以嘉宾和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全程出席婚礼。

记者在马里时曾参加过一次婚礼,当时新人们花2.5万西非法郎(约合400元人民币)租下一间小餐厅(不供餐),花7.5万西非法郎(约合1200元人民币)请乐队、摄影师,以及雇花车。这样一来,有上百人出席的盛大婚礼就风风光光地开场了,婚礼上鼓声、歌声、笑声不绝于耳,摄影师也忙碌着把新人最美好的画面保留在相片里。整个婚礼开销很少,新人和宾客却都感到愉快、尽兴。

作为礼服的婚纱只会为配合拍照在婚礼中穿一小会儿,其他时候新娘会换上漂亮的非洲裙装,和宾客同乐。非洲人的婚礼上少不了舞蹈和鼓点,总穿着租来的婚纱是很别扭的。

那么,非洲人结婚证上的照片,新娘都穿什么呢?我在非洲多年,只见过两份结婚证,上面的照片是分别用新郎新娘的一寸彩照拼接成的,新娘的衣服自然毫无讲究。其实在非洲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往往只重婚礼不重证件,许多夫妻都儿女满堂了也一直没有注册。

结婚当天才能拍 照片常常压箱底

拍婚纱照,在欧洲不吉利




 

一对法国新婚夫妇







大到婚礼,小到婚纱照,如今中国人办喜事几乎已经完全洋化。大街小巷带“巴黎”名字的婚纱影楼就能说明问题。不过别以为这是正宗的法国风情,事实上法国人结婚从来不拍婚纱照,巴黎也根本没有婚纱影楼。不仅法国如此,俄罗斯、英国、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也一样没有这项传统。

结婚当天才拍照

有俄罗斯朋友曾多次到中国,看到很多人拍婚纱照非常惊讶。在欧洲,人们在婚礼前是不拍婚纱照的。这是因为他们对婚纱充满了神圣感,认为只有婚礼的当天才是穿婚纱的“正日子”,为了拍照而提前披上婚纱是不可思议的。另外,西方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如果男方在婚前看到其未婚妻的婚纱,将给婚姻带来不幸。新娘自然也只有等到这一天才能把婚纱穿上身,给新郎一个明艳的惊喜。

当然,在结婚当天,拍照留念是少不了的。如果条件允许,新婚夫妇会花重金聘请拍摄大型庆典的摄影师。手头拮据的话,请家人或朋友代劳也丝毫无伤大雅。拍摄者会尽力抓拍夫妇眼角眉梢的幸福神色,或眉目传情的甜蜜瞬间,而不会让人硬摆扭捏造作的姿态。此外,在登记之后、婚宴之前的空隙时间里,新人会与双方长辈到市政府的花园内,拍些小两口的特写照片和与家人在一起的全家福。如果时间充裕,一行人也会到一些著名景点或有重要意义的地点拍照留念。

照片常常压箱底

中国的婚纱照,拍完后一般会做成一本影集,再细细地选几张放大,端端正正挂在新房最显眼的地方。欧洲人则会把结婚那天所拍的照片,简简单单洗出来,与亲朋好友聚会时一起传着看看,想起当时的趣事笑话,又是一场欢喜。看过两三回后,这些照片就被收进相册压到壁橱箱底去了。

此外,欧洲人并没有把结婚照片放大挂在屋里的习惯。在法国,床边桌角的相框里,放的一般都是贴心亲友的生活照。而俄罗斯人在家中摆放的,有些则是自己或亲友的绘画作品。据了解,法国的结婚证叫“家庭簿”,上面是没有照片的,作用其实更像中国的户口簿。一个婚姻就意味着一个新家庭的建立,今后家中增添的每一个成员,都会被收录在这本夫妻结婚时领到的“家庭簿”里。

“中国人照相这么复杂”

记者的一个朋友在不久前嫁了个法国小伙,两人在巴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新郎的爸爸自告奋勇担当起摄影师的角色,一部并不专业的老相机咔咔连拍,却也抓住了不少动人时刻。女方的父母在国内,惋惜没能出席独生女儿的婚礼,更不能容忍这么草草办理的终身大事。于是花了近一年时间重新在中国筹备了隆重的仪式。办事前特意把女儿女婿叫回,千挑万选了一家当地颇为高级的婚纱影楼,正正经经拍了一套婚纱照。

后来问起这位洋老公的拍照感受时,脱口而出竟是一句“又冷又累地拍了一整天,真没想到中国人照相要这么复杂!”我的朋友则表示,拍婚纱照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尊重父母的意思,拍出来拿给别人看的。当问到哪次婚礼印象更深时,两人不约而同地说,还是在巴黎的登记仪式和之后的小聚会更真实感人。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