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五朝事十帝的冯道官场履历

五代十国时有名的不倒翁冯道在未出仕时的咏志诗:

莫为危时便怅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冯道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形势极不安定的乱世。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共历时五十四年。最长的后梁延续了十七年,最短的后汉只存在了五年。在这期间,后晋被契丹人所灭,契丹人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

在这个动荡混乱的时代,我们实在无法忽略冯道这位历史上少有的奇人。说他是奇人是因为他的仕途经历在中国历史上也许是绝无仅有的。冯道一生,历经五朝,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三师等职位近三十年,前后俸事八姓十帝,终身享受“国家高级领导人待遇”。冯道处乱世而历巨变,政权和皇帝走马灯似的轮替不休,他的官运却一路亨通,长兴不衰,不但长年位极人臣,死后更被追封瀛王,五代末年其声望一度达到顶峰,实为历代所罕见。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唐末投刘守光作参军,刘守光败后投时任河东监军的宦官张承业,被命为巡官。张承业以其“文章履行”为由,将冯道推荐给晋王李克用,冯道遂被命为河东节度掌书记。后唐庄宗李存勗即位后拜冯道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后来兵变,夺取了李存勖的皇位,即为后唐明宗。冯道转而奉迎李嗣源,因“劝进”有功拜为宰相。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死,继续担任愍帝时期的宰相。不久潞王李从珂在凤翔反,愍帝出逃后冯道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潞王登基,即唐末帝,冯道继续担任宰相一职。后晋灭后唐后,冯道又事后晋,任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后又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后,冯道任后晋出帝石重贵之宰相。契丹灭晋后,冯道事契丹,被封为太傅,跟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后汉建立后,乃归汉,以太师职奉后汉。后周灭后汉后,又事后周,被拜为太师兼中书令。冯道死于954年,死年七十三岁。冯道死后,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


看完《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的《冯道传》,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冯道的政治做为,而是他的一系列“耀眼”的官职。根据冯道自己写的《长乐老自叙》一文,冯道在五代时期担任和接受过大量的官、阶、勋、爵等职位俸禄。


冯道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为幽州节度巡官、河东节度巡官、掌书记、摄幽府参军、试大理评事、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集贤殿大学士、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师兼侍中、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行台中书舍人、户部侍郎,转兵部侍郎、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右仆射、司空、在中书、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师等等达四十余种之多。


冯道的历次散阶为仕郎、议郎、朝散大夫、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武职勋位自柱国至上柱国。历次爵位为开国男爵、开国公、鲁国公、秦国公、梁国公、燕国公、齐国公。食邑自三百户至一万一千户,食实封自一百户至一千八百户。


冯道的这封从政履历表在历史上非常少见,这几乎是历史上最强的一份做官履历表。《旧五代史-冯道传》不惜笔墨介绍了冯道在历朝的官位升迁过程,并举了一些例子介绍冯道在厚德亮行方面的事迹,而且全文收录了冯道的《长乐老自叙》。《旧五代史-冯道传》用了近五千字的篇幅介绍了冯道的一生,但其中缺乏与宰相一职相匹配的实质性内容。传记中很少提到他在五代乱世的政局变迁中发挥过什么具体的作用,以及他和一些重大事件有什么具体的关联。因而,冯道虽长年位居高位,似乎对时局并无重大影响力,很难用“政声卓著”来评价他。因而,他是一个很专业”的官员,却非一个有做为的政治家。于是后来欧阳修编修《新五代史》时,删除了不必要的粉饰内容,将《冯道传》减至不到两千字。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