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忧郁病患 恢复期更危险

医师吁家属多细心聆听、陪伴


前一分钟人还好好的,下一分钟却选择走上绝路,这是发生在不少重度忧郁症患者家属的遗憾,自杀防治专家与医师提醒,忧郁症病情严重与否,其实不一定跟有无自杀意念成正比,反而是在重度忧郁症患者状况恢复、好转时,反而更是寻求自杀的危险期,呼吁家属多些细心聆听、陪伴。

重度忧郁症患者在恢复期间或痊愈后,却忽然选择自杀的憾事,时有所闻。“自杀可以预防,但是能不能百分之百、绝对的预防则不一定”,台湾行政院卫生署自杀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滨指出,一个人要自杀,从意念的浮现、计划到下定决心付诸实行,其实是出自于认知上的无望、无助,与忧郁症病情的严重与否,并不一定成正比。

李明滨说,尤其很多忧郁症患者在病情最严重时,根本没有气力自杀,反而是在病情恢复、有起色时,这时才突然选择自杀,让眼看亲人好不容易才好转的家属无法接受,而怪罪医院或医师。

台湾国军北投医院社区精神科主任李光辉表示,首次自杀是最难预防的,因为仅有20%比率的自杀者,会告诉他人自杀的意图,10%会留下书面讯息,其余绝大多数都是默不作声,让人无从察觉。

不过,李光辉并不认为,为了避免忧郁症患者寻短,家属或医护人员就必须时时“随伺在旁”或“如影随形”。以忧郁症患者住院期间的请假外出为例,他说,其实这是一种院外治疗方式,在病情获药物控制、且好转的前提下,来测试患者对外界压力的反应,事先都会经过医师的危险程度评估,才会放行,发生意外的比率很罕见。

无论是医师或专家都强调,基本上,只要患者有接受良好的医药治疗,且症状明显进步,家属都可以不必过度担心,但重度忧郁症患者在痊愈后的半年至一年间,很容易因惧怕病情再发、或拖累家人等负面思考,而寻求自杀,因此,建议家属在这段期间,更应多花点时间,细心聆听、陪伴病患,多点敏感,就能少一桩憾事发生。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