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如今真是火,活动不断,先是《梦想照进现实》开始全国大学校园行,现在又成为了一本新时尚月刊《25ANS》的代言人。商家看重的是她的知性美和才女气质,32岁的老徐在经历过一系列蜕变之后,脱去“玉女”这一他人界定的外壳,愈发多姿多彩。
现在老徐就坐在记者对面,谈笑风生,桌上摆着一个紫砂茶壶,几杯她自己沏上的茶水,一股舒服的氛围。听老徐聊女性话题、工作状态,聊拍大片和《夜宴》,竟像是和一个同事谈工作,轻松自在。
我喜欢舒服的女人
记者:你被《25ANS》定义成一个积极、美好、智慧的知性女人,认同这样的定位吗?
徐静蕾:很久之前我就认识这本杂志的主编宋娟,她当时是《瑞丽》的主编,我觉得她写的卷首语还蛮不错的。其实我小时候有过一个理想就是办杂志,有很多现有的杂志,外国的东西copy得比较多,现在有这么一个新鲜的东西摆在面前,我很愿意参与到其中来。关于定位,美好啊智慧啊什么的,是每一个女人都希望拥有的。我更喜欢把“美好Nice”理解成“舒服”,这也是我习惯用的词,比如“她看起来真舒服,她看起来怎么那么别扭……”
记者:如果让你自己来做一份杂志,你希望它是什么样的?
徐静蕾:我和一些做杂志的朋友说“这是一份美差”,她们却都说“这是因为你没做”。就从一个没做过的人来说,不考虑商业因素,我想做一个“到全世界去采集最新鲜的东西”这样一本刊物。比如服装、数码产品、建筑……噢那这份杂志会比较杂……反正我觉得这样特别好玩,做杂志的人每天也会很新鲜、很开心。
记者:哟,那你这是把自己想成一个理想中的编辑,而不是出版人吧。
徐静蕾:我是一个爱好者……(笑)所以我不可能去做一个杂志,到时候投资方肯定会问你的定位是什么呀,给什么样的人看呀。就像拍电影是我喜欢的,卖电影我可不喜欢。所以我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瞎想。
时尚杂志拍出来的不是自己
记者:如今你被这么多时尚产品所青睐,自己对“时尚”真正的看法是什么?
徐静蕾:前几天我和一个美籍华人聊天,他说现在中国的女人真厉害,比男人还厉害。我说现在的中国社会,女性的地位正在往上走,所以会显得比实际情况还要过,真到了平等的时候,反而不觉得了。我觉得真正的时尚是个性,不是说米兰发布了今年的时尚是蕾丝,咱们就清一水全穿蕾丝,那不叫时尚,那叫傻。所有的东西都得“为我所用”,时尚杂志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潮流的信息,最终一个人打扮得好不好看都得靠个性,你可以看时尚杂志学会怎么发扬自己的长处,以及回家偷偷地遮盖住自己的短处。
记者:你现在经常给时尚杂志拍片子,自己又是这么讲究个性的人,看了那些拍出来的片子之后,觉得那是自己吗?
徐静蕾:不是。大多数时候我都不觉得那是我自己。其实我拍时尚杂志拍得很少,能不拍就不拍,人到了那地方就都变成模特了,还没有模特身材好呢。但那种杂志的确有一些宣传的作用,我们公司的人经常跟我商量。但能够拍出个性的真不多,因为所有人化成浓妆摆个Pose站在那儿都一样……但现在大家都去拍……那我就有选择性的拍一些呗,像宋娟我是比较喜欢她写的卷首,加上又是新杂志,就合作了。
朋友说我是有自毁倾向的人
记者:作为一个三十出头的女性,你喜欢现在还是年轻时的自己?
徐静蕾:好多女的吧,经常特别在意自己的年龄,或者隐瞒年龄什么的,我觉得真没必要,因为年龄是一个挺让人骄傲的事情。拿我来说,不是瞎说,我现在32岁,比我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好。反而我觉得我越小活得越惨……现在让我回到十几岁,我绝对不会愿意的,没有任何意义,一点都不好玩,没有现在好玩。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计划吗?
徐静蕾:下一步啊,还正在想呢。我前三个电影的调子都比较偏暗,现在我想拍一部轻快一点的电影,但还没想好故事……因为只要我自己去想,就肯定会想成挺悲剧性的故事。当然还有之前准备的《宫里的日子》,那个也是一定要拍的。其实我想干的事情特别多,前两天他们还劝我“干脆你出一张唱片得了”,我自己又想去读个EMBA……
记者:这么多,会不会混乱啊?
徐静蕾:说实话,还真是把自己弄得挺乱的。五年前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我要当导演,我要拍电影”。到现在连着拍了三个了,时间总是很紧张,现在开始想要放松一下,想点别的事情。包括……我有一朋友说我是有点自毁倾向的人,当我干成了一件事的时候,差不多我就不想干了,觉得这东西没什么意思了。
《夜宴》里的打戏没必要
记者:以后有可能去拍大片吗?
徐静蕾:其实大片这个东西,就像刚刚说的办杂志似的,比如《宫里的日子》这种,你肯定得拍成一个大片,因为它是古装戏,钱肯定会花得很多——有时候大片的概念就是一个钱的概念。但钱多了之后,肯定会有很多商业上的限制,比如他会要求你加点武打吧,加点噱头吧……这就挺没意思的。其实要想赚钱,我还不如去演戏,又短,又快,又赚钱。你要真给我五千万,我肯定天天想着“这是五千万呀!我得给人赚回来呀!”然后你想让我加一段武打,我还能不加吗?但这跟我自己的想法就太抵触了。
记者:抛开投资的方面,你觉得自己有可能把文艺和商业结合得特别好吗?
徐静蕾:当然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了(大笑),但我得说服别人,别人才能相信我啊。
记者:看了《夜宴》,感觉怎么样?
徐静蕾:这个很难说……我觉得它可能也受到了一些商业方面的压力,比如说那个老臣被打死的时候,也得打得他飞来飞去?他(冯小刚)一定是受到这种压力了,因为这样打得飞来飞去,片花里才能好看,卖片子才能好卖。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呢?我是做这个的,能理解导演都有他的难处。所以这种片子你就很难公正地评价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从我个人来说,我不喜欢看打,为了打而打就更不爱看了。
采访后记没法再做偶像艺人的老徐
老徐真的没办法再做一个偶像艺人了,这么说的原因是——她已不会再去扮纯情,不会一扬脸就笑得青春灿烂像一杯纯净水,不会说什么特别违心的话。她已经这样成熟,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为32岁的年纪而骄傲,并精心地挑选着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好玩”的事。
就像记者关于《夜宴》以及“拍大片”的问题,你可以感觉到她似乎不是特别欣赏《夜宴》,虽然同为导演,并不方便去评价别人的作品,但还是本着“不违心”的原则,从投资的角度分析同为导演的苦衷。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这样的道行,她同样经历了很多年的磨炼,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但做艺人的先天优势依旧摆在那里——皮肤光洁,身形姣好,与她口中频频蹦出来的“32岁”似乎不是同一种概念。
从一个记者的角度来看,一个偶像艺人通常屏幕上光鲜亮丽,但与真人一接触,总像清汤挂面一样没什么交谈的乐趣。而一个真正有趣的人,通常屏幕上有点像清汤挂面,但与真人一接触,才发现鱼翅的确比粉丝劲道。徐静蕾就像那一盘鱼翅,看起来像一盘粉丝,但的确有着质的区别。
- 关键字搜索:
- 徐静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