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怎么支付大学费用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一年一度的全美大学排名,如同“超级碗”一般地受到关注。国内媒体每次无不紧跟,比如今年“普林斯顿七连冠”的标题就充斥了报刊和网站。不过,人们容易漏过该杂志同样重要的一个专辑,即美国人如何支付大学费用。这个问题当然要枯燥得多:不仅涉及许多旁人很难了解的美国家庭财政,而且与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也不相关。不过,对中国的大学来说,这却是个至关重要的题目。我一直反复强调:一个大学是否一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其支付的奖学金。今年香港的大学之所以给内地的名校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就在于人家给的奖学金优厚。这种冲击所能给内地高等教育带来的一个最好的结果,就是大学之间的奖学金大战。
美国大学中这种奖学金大战,我在近著《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察》中已经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专题报告,更说明了这一点:数百家美国的大学,雇用大批拥有博士学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科学家,来发展出一套对外保密的数学模式,计算上百个因素(包括学生的成绩、阶层、种族、性别、所居住的地区、所选择的专业、所申请的学校等),分析如何能够用“最经济”的奖学金把最理想的学生抢到手。
当然,这种计算和分析,是为了尽可能少给点,减轻学校的财政压力。但是,这更说明,在美国的大学竞争中,奖学金早已成为一个制胜的决定性因素。各大学层层加码:先是普林斯顿用奖学金替代了学生的所有贷款,使真正需要财政资助的学生享受免费教育。接着,哈佛、耶鲁、斯坦福又纷纷免掉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费。各豪门各显神通,扶贫斗富,生怕一步跟不上就失去了当名校的资格。一般学校没有这么大的财政资源,但是,在奖学金上不出牌,就更要在竞争中出局。所以只好请人算账,把钱花得更精明些。
学校给奖学金,首先要决定学生究竟需要多少钱。联邦政府有一个“联邦学生资助自由申请表”,来估计一个家庭能承受多少学费。这笔钱叫“家庭预期贡献”,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按比例计算,作假可按犯罪论处。一个中产阶级的五口之家,送两个孩子上大学,所“预期”的贡献是他们超过2.7万美元以上的家庭税后收入部分的22%-47%(收入越高,比例越大)。在大学的实际费用和“家庭预期贡献”之间的距离,就要由政府和大学用财政资助来填补。比如家庭税后收入6万美元(换算成税前收入,大概为8万的光景),有两个孩子读大学。6万减2.7万就是3.2万。按25%的收入作为“家庭预期贡献”(五口之家6万的水平属于较低收入,比例自然偏低),送两个大学生读书,自己应支付8000美元,一个孩子仅4000美元。上私立学校,自然使大学的实际费用和“家庭预期贡献”之间的距离加大,政府和大学需要支付的奖学金也就更多。结果,许多收入十几万美元的家庭,孩子照样从大学拿到奖学金。
这是基本的奖学金标准。要想多得,还有其他路径。一个是成绩好。比如,你的SAT成绩在所申请大学的学生中排在前25%,得到的奖学金平均为 11144美元,能够支付81%的教育费用,自己再花3000多块就可以了。如果低于这个水平200分(满分为1600),平均的奖学金就仅为7800美元,能够支付64%的教育费用。再一个渠道就是竞争。如果你同时被几个大学录取,得到的奖学金就比只被一所大学录取的学生多30%.哈佛为了竞争到好学生最近宣布:所有低收入的学生,如果在其他学校得到更好的奖学金,只要还想读哈佛,哈佛就把奖学金提高到对手开出的价位。
竞争使学生受益。比如,一个低收入的黑人女孩今年拒绝了哥伦比亚等几所一流大学的录取,到弗吉尼亚大学就读。理由很简单:钱!弗吉尼亚大学是美国最顶尖的州立大学之一,最近在争夺弱势学生上不惜工本。该校把学生贷款的数额,限制在大学费用的25%之内,超过部分全发奖学金。另外几所大学,如密歇根州立大学、迈阿密大学等,也都步普林斯顿的后尘,取消低收入学生的贷款,代之以奖学金。
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健康发展,各大学迟早要展开奖学金大战,一套系统的奖学金评估制度也非建立不可。我们首先要有“家庭预期贡献”的概念,即大学的费用(包括生活费)不得超过家庭总收入的一定百分比。然后,要把高考和大学申请分开,让学生拿着一个高考成绩同时申请几个学校,挑起学校之间的竞争,使学校在竞争中优化奖学金的分配,并使学生获得最大利益。
- 关键字搜索:
-
美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