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庄严——明清金铜佛像鉴藏(一)

 

中国佛教艺术在美术史上可谓冠绝千古,标程百代,拥有不朽的地位。而金铜佛像是中国佛教艺术中最为突出的一类。金铜佛像熟称“鎏金铜佛造像”,是以青铜佛像为胎体,外面涂抹金汞相溶的金泥,加热之后使汞蒸发,剩下金附在铜胎上,俗称“鎏金”,然后加以打磨、刻线而成。由于材质珍贵,制作不易等因素,金铜佛像大多形体较小,多供奉于宫廷,寺庙或善信者之佛堂。常见的金铜佛像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度母等。金铜佛像主要有汉式和藏传两种。汉式佛像特征分明,既显庄严仪态,又具民间情趣。藏传佛像造型丰富奇特,工艺精湛。

早在东汉,三国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与佛教一起传入了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比较规模的佛教造像。隋朝出现了中国佛教造像的高朝,唐代达到顶峰,此时的造像充份体现出了大唐盛世雍容大度的气派,成为中国佛像雕塑的黄金时代。宋、元时期以菩萨像居多。

明朝开始,由于寺庙广建和民间供奉的需要,金铜佛像的需量大增。再加上朝廷布施给青海,西藏,蒙古等宗教领袖的需要,就使得藏传金铜佛像也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西藏地区也不断向汉地皇室进贡藏地金铜佛像,使得汉藏两地的金铜佛像艺术得到广泛的交流和完美的融合,在明朝永乐和宣德年间达到鼎盛,形成了著名的 “永宣金铜佛像”,它代表了明朝最高的金铜佛像水平。

清康熙,乾隆两朝宫廷官式造像显示出清代金铜佛像的最高成就。尤其乾隆皇帝极度重视佛教造像艺术,广建寺庙佛楼,大事施造佛像,并在宫廷中设立专事造像的地方,亲自参与造像图样的设计,审查蜡样并监督造像的全过程,还邀请三世章嘉国师,二世土观活佛等高僧作顾问指导参与其中。

此尊18世纪铜鎏金度母像为藏传(密宗)金铜佛像代表之作。度母的全称为“圣救度佛母”,佛教密宗认为度母为观世音菩萨的眼泪变化出的菩萨,共有二十一相。此尊度母像,头带五佛冠,面部表情慈祥可亲,双眼微闭,嘴角微带笑意,袒露上身,肩披陂帛,装饰璎珞,钏镯等。双手牵莲枝,在双肩上的莲花正盛开,右手置膝上结一手印,左手置胸前结另一手印。右脚下垂,在莲花座前踩一朵莲花,左脚单盘,坐于莲花座上。整尊佛像造型端庄匀称,注重写实技法,技术上精益求精,其工艺水平达到了清代金铜佛像最高峰。(未完待续)

(戴东尼读者信箱:tony.dai@epochtimes.com 常年收购出售中国名家书画真迹、古董珍玩)

本文留言

作者戴东尼 (古玩书画鉴定收藏家、艺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