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青少年施虐的网络诱因

观塘8名童党两年前通宵毒打18岁女友人致死案昨日判刑,7人判处入狱,1人判入教导所,其中首次被告重囚9年。我们认为,童党虐杀女友的惨案并非孤立案件,而是近年来本港青少年施虐案件不断上升的极端表现。这与近年兴起充斥着血腥、暴力、杀戮的网络电子游戏,模糊青少年道德认知和是非判断,甚至视杀人只是游戏的现象,有直接关系。家长和学校在加强对子女、学生进行健康品德教育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及善用网络,分辨网络游戏的种类,避免成为不良网络游戏的受害者。

 现今的网络游戏设计,画面、音效美轮美奂,具高度官能刺激吸引力,连一些成年人也沉迷其中,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更加乐此不疲,打机打上瘾。更可怕的是,现实世界中虐打、杀戮等违法行为,在网络游戏不但可以大行其道,更以杀得最多最厉害为强者。游戏中的主角经常把对手打个稀巴烂,沉迷于游戏之中的青少年习以为常。在疯狂的砍杀、枪战等血腥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使青少年接收了暴力信息,逐步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现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区别,低估了现实中他人被虐的肉体和精神痛楚,甚至视杀人也只是游戏。据统计,青少年施虐个案每年平均上升3%─5%,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虐杀案中的死者,遭童党用木棒、哑铃连环虐打10小时身亡,最后被弃尸蓝田山涧,正正反映了青少年的是非、道德判断错乱,以残酷手段虐待他人宣泄情绪、寻求快感的冷血行为。对于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网络游戏,当局可以仿效规范不同级别电影的做法,设立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分级制度,严格规限商业游戏中心不能让未达年龄的青少年玩耍,以免受其荼毒。

 还须看到的是,目前本港存在为数不少失学失业的“双失”青少年。他们本身已经对生活充满挫折感,缺乏向上的动力,倘若再受到家人冷淡对待和埋怨误解,令他们情绪更加低落,更容易失去自信,向外寻找志同道合者。一些抱有自暴自弃心态的双失青少年,极易误交损友,成群结党,沾染酗酒、吸毒和施暴等不良习气。这些双失青少年以为能在家庭以外寻获寄讬,其实往往是误交损友,自毁前途,更可能如案中被判坐监的童党一般,陷于后悔莫及的境地。所以,家长切勿因工作忙碌、生活压力而忽略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养,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学业方面不太出色的子女,更需要注重沟通方式,了解其内心世界,协助他们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对家庭的归属感,加强对人生的自信,令他们不必盲目地向外寻求个人的满足感,以免误入歧途,酿成人间悲剧。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