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卡拉不再OK?

卡拉OK在中国可谓是一种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休闲娱乐方式。这种在上个世纪70年代诞生于日本的创造发明如今已经风靡中国的大江南北﹐几乎少有一家饭店﹑旅馆或者酒吧不安设“KTV”包间。只需几个欧元﹐便能换来整个晚上的对酒当歌﹑不醉不归。每年都有上百万的中国顾客以这种方式消愁﹑找乐﹑过瘾或者解闷。

如今,“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呼之欲出﹐武汉﹑郑州和青岛三个试点城市将率先在市内的KTV建立统一的曲库系统。此举旨在防止“不健康”歌曲入侵KTV﹐并逐步解决着作权的争论。

据悉﹐建设“全国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的指导思想是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市场化服务﹑资讯化管理﹐“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从而成为创建和谐娱乐环境的有力手段”。

但是﹐区分“健康”歌曲与“不健康”歌曲的标准依然含混不清。经验表明﹐一些歌词“露骨”的曲目容易被扣上“伤风败俗”的帽子。例如今年滚石乐队在上海演出时就不得不从节目单上删掉《让我们一起度过夜晚》﹑《褐色的糖》﹑《夜总会女郎》等五首歌曲。

卡拉OK“系统”的另一个功能旨在协调唱片业﹑音乐人和卡拉OK经营者之间关于歌曲合法使用权的矛盾。据估计﹐卡拉OK每年为经营者们带来数十亿欧元的收入﹐但创作歌曲的音乐制作人却分文全无﹐这显然有失市场公平。据介绍﹐“系统”可记录歌曲点播的具体次数﹐并以此作为歌曲着作权人的酬金依据。

争议性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国家对保护知识产权尚未立法﹐仅凭主管部门“一厢情愿”﹐难以付诸实施﹔二是一旦开始收费﹐相关费用必将转嫁给消费者﹔三是在缺乏相关制度保证的前提下﹐倘若操作不当﹐势必给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网友们纷纷质疑﹐如果连歌舞厅﹑酒吧间都被纳入监控系统﹐对于公众而言﹐这种娱乐场所还有什么娱乐可言?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