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我们有话要说

“即使有副作用我也不怕,疯不了傻不了的,人生只有一回高考,高考又不像奥运会有药物检测机构,如果服用兴奋剂能超越别人,我想试试。”

——北京市的一名高三女生对于服用药物提高高考成绩表现出“大无畏”的态度。一项网上调查显示:七成的考生愿以药物副作用换取高考成绩的提高。

“从穷得叮当响的学生身上杀鸡取卵,能捞几个钱?”

——旅美学者薛涌新近撰文指出,国内一些高校不准拖欠学费的学生参加考试的做法,不仅是冷血的,而且是愚蠢的。现在的学费负担已经远远超出了贫困学生的支付能力,在债务不合理,社会矛盾激化之时,减免债务是明智之举。

“考不上的话,我宁愿第三次复读。”

——四川省达州市一所中学的“高五”学生王翔高考前再次表达了非北大不上的决心。已经参加过两次高考的王翔,每次都以两三分的差距和北大擦肩而过。宁愿连续复读也不愿上普通大学,王翔的解释是“上名牌大学可以为父母争光”,而学校也很支持他。

“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教育就是一对矛盾,因为你要学生多了解社会,从而发现市场的需求和商机,这都需要时间来实践,那考试怎么办?”

——对于新近引起社会瞩目的一批“80后”财富新贵,清华大学科技园副主任、被誉为清华“创业之父”的罗建北认为,这样的人在现有的大学体系中很难培养出来。“80后”财富新贵的代表人物李想和戴志康,一个没上大学,一个上了大学却半路“逃跑”。

“好处都让市县两级教育局得了。”

——安徽省一位中学校长抱怨,在教材教辅图书征订中,教育主管部门得到的回扣比学校多。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必须在新华书店采购教材教辅,并和新华书店明确约定了回扣比例。

“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会宁人用“三苦”精神来解释当地的高考神话。甘肃省会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高考升学率已经超过了90%。在这里,教育是走出贫困的惟一出路。

“是否会影响考试?”

——高考前,一些带着考生去医院看病的家长,最关心的不是孩子的病情,而是会不会因为生病耽误了考试。

“我们这辈子都没进过星级的酒店,可这两天全上四、五星级酒店,还怕孩子委屈。”

——高考期间北京高考考点附近的酒店宾馆生意都异常火暴,西城区一家宾馆连2800元的总统套房也被订购一空。一对父母表示,为孩子,愿意下血本。

“别以为这些东西都是花家长的钱,其实不少都是通过单位报销的方式来冲销账目的。”

——高考经济中也有灰色产业。南京某保健品公司销售经理余建军透露,很多家长为孩子购买高档营养品,近80%的购买者要求提供办公用品、餐饮、接待的发票,理由是单位有这方面的开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