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在大陆档次拉高

我的第一本台胞证是大学毕业隔年、陪父亲返乡探亲时办的。当时在台北交了身分证影本和照片,旅行社把申请文件送到香港,几天以后拿到我手中的台胞证,姓氏栏的“于”被改成了简体的干勾“于”。承办人员解释说,“简体字就是这样写的。”

拿着分明不是自己名字的证件,几年后我开始频繁进出大陆工作,尴尬、麻烦也接踵而至。

三年前旧台胞证到期后,我终于替自己“正名”了。不过,尴尬、麻烦却未因此了断,现实上还是常常遭遇一些让我欲哭无泪、生气又无从发泄的情况。比如说,搭大陆国内线飞机,核对证件名字的时候,就被视为“可疑分子”,左审右问;又比如说,去银行领钱,柜台小姐质疑,帐户本子写的“于”不是“于”。

“以前你们开户的人说,这是简体字,”我没好气地说,“那个人说,计算机打不出‘于’,因为已经改成‘于’;而且,我前几次在柜台领,都没问题呀?”

“不可能,姓是不能改的呀!计算机里有这个字,怎么会打不出来!?”她摆出一副绝不马虎、依法办事的样子,“以前是谁让你提钱的我不管,总之和台胞证名字不一样,我没办法替你办。”

“@$#&*!”怎么办?谁叫自己把钱放在大陆银行?既然在人屋檐下,也只能隐忍不发。几天后乖乖跑到当时开户的地点,把旧户头给结清,再用新的证件重新开户,折腾上大半天。

不久前,某大陆学者一番“联合国将于二○○八年后正式废除繁体字”的言论,中文的简、繁体字之争不啻于在海外华人世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也再度勾起我的“新仇旧恨”。和一位上海来的老师谈及此事,他眉飞色舞地对我说,“其实我的下一阶段愿望,就是要推动恢复繁体字。”


读者推荐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