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 山野间藏着一堆谜团(组图)


田螺坑土楼群被形象地戏称为“四菜一汤”

提起客家土楼,最为有名的要数福建永定土楼了,这朵民居建筑中的奇葩如今已广为人知,大放异彩。而漳州的土楼虽然被世人发现的时间要晚于永定土楼,但其鲜明的特色和个性与之相比却毫不逊色。
  
山野间藏着一堆谜团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材料五花八门,泥巴、石头 、木头……大多就地取材,从简易堆砌到精心设计,越来越繁复精彩,越来越异彩纷呈。

走在闽西南的山野中,看着一座座“天外来客”似的土楼,不禁有点纳闷:到了明清时代,中国大地上的有钱人都在热衷于雕花门楼和园林艺术时,这里的富人怎么还在以泥巴为主要建筑材料,将住宅修得像一座座战地堡垒?看来整个闽西南山区不仅云雾缭绕,而且藏着一个又一个的建筑谜团呢。

福建土楼以龙岩的永定圆楼最早出名。再接着就轮到漳州人兴奋了,因为他们发现漳州土楼也极为精彩啊!无论追溯土楼历史的久远,还是建筑形态的奇异多样,漳州土楼都给人更为丰富的遐想。据考证,漳州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当地人文的兴盛与中原旺族的一次次南迁紧密相关,当时只有富裕的人家才需要花大力气来保卫财富和生命的安全。

在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开的花儿,有人戏称之“四菜一汤”,令人不能不感叹民间语言的生动!

建筑巧合造就神奇

田螺坑地名的来历颇为蹊跷。有村民说,它得名于村庄背靠的湖岽山状似田螺;也有人说,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说的就是黄家祖宗,那个叫黄百三郎的幸运儿,因为田螺姑娘的神助,才得以从一个养鸭少年成为一方富绅。

田螺姑娘未必是真,黄百三郎可是确有其人。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着田螺坑人的祭祀。

这个养鸭少年当年充分利用山涧泥地尽是田螺,以及谷深林密的地域优势,不断扩大再生产,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黄百三郎有钱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盖房。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也就是“那碗汤”,雅名“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快感,这样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这样智慧的男人田螺姑娘不喜欢才怪呢。

继“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云”四座圆楼。现代建筑专家来考察后,都叹服古人的建筑智慧。这四座圆楼的建造者以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

在闽西南一带,建土楼的传统由来已久。比起砖石和木质结构,建造土楼的工序显然要烦琐许多。在大量生土中,要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并反复揉和、舂压、夯筑,建筑场面十分热烈,整个过程看起来不大像在盖房,倒像是在过节。

在聚族而居的土楼里,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至五层为起居室,院落里有水井,有宽阔的活动空间。客家人喜欢土楼,还因为它有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冬暖夏凉等优异性能,外表土就土吧,在门面与实用无法兼顾时,当然实用更重要些。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