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今天看了一则中共领导──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退下来的生活,一个个似乎很幸福,尤其是朱镕基:“我在岗位上的时候,我不敢说是全国最忙的人,至少也是最忙人中间的一个。”“但是我的退休生活也很丰富。我最喜爱的是中国的京剧,我现在不单是唱戏,而且还拉京胡,经过勤学苦练、名师指教,我现在拉胡琴的水平比过去提高了很多倍。”这是一种无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情绪?在污浊不堪的中共政坛上,朱镕基是个值得人思考的人物。上台以前和开始,他似乎个性鲜明,犹如一座风标一样使得中共黑暗的政坛透出一线曙光,但他上台后的“医疗、国企、住房”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当时虽然也确实给老百姓阴霾的心理带来了许多希望。一时间人们评价曰:“天降斯人拯救中华,拯救中共。”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却无一不失败。因此,有人说他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说他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一是类比于古代的商鞅,不过,商鞅的变法是成功的,秦国从此跃上新的发展的台阶,成为六国中的最强者。当然,商鞅的变法也有它的副作用,这也是他的悲剧性所在,那就是首先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他得罪了秦国贵族,落得自己被车裂的下场,当时秦国的老百姓一定拍手称快,举国欢庆。这不怪“愚民”幸灾乐祸的心态,实在是因为商鞅的所谓变法太苛酷,使得老百姓如履薄冰。据说商鞅为了树威,每天都在渭水边杀人,渭水都变成了红色,由此可见杀人之多。其次,商鞅的变法使秦国从此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打破了六国均衡的态势。为了所谓的统一,秦始皇不惜穷兵黩武,使得全中国陷入空前的大灾难中,不但给六国人民也给秦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集权专制的政权,用法苛酷,激起人民的反抗,楚人入关,坑杀秦卒20万,火烧阿房宫,三月而不灭,至于关中的老百姓更是死伤无数。
所以,朱镕基不是商鞅,因为他的改革虽然中共并没有盖棺论定,但其实许多是中途而废,没有象商鞅那样获得成功,他也没有落到商鞅那样的下场。
许多人又认为他是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担任宰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变法图强”,可能是因为中共的实际需要,王安石的改革一直被作为正面教材来宣传的,但在当时,王安石的改革虽然使的国库略微充实一些,却也使得许多地主阶级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其害,据说当时连农村老太太喂鸡时,都招呼:“安石,来食。”至于士大夫们更是反对,象比较有名的苏轼、司马光等就极力反对王安石的改革,这也并不是对王安石的改革他们没有头脑、目光短浅的缘故,实在是因为王安石的改革为害甚烈,和他的初衷大不一样,是一种变味的改革。所以当宋神宗去世,司马光当上宰相后便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改革。
王安石之所以成了悲剧性的人物,主要还是他的改革显示出一种悲剧性的结局。但他的改革延续了十多年,他也励精图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于朱镕基我倒觉得从改革的结果来说,他和王安石是相同的,都是失败类型的,但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魄力执着力来看,却有着天壤之别。
无论是商鞅,还是王安石的改革显然都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商鞅是秦孝公,王安石是宋神宗。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他们的改革是永远迈不出去的,但朱镕基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支持,朱在中国政治局里排行老三,前面有江泽民、李鹏两个巨头人物,他们对朱的改革历来是嗤之以鼻的,尤其是当朱在老百姓心目中声望日高时,更有点心理上的不接受,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国的特色,何况,朱所面临的又是一个庞大的团体,这个团体也是不会纵容朱的改革的,除非朱在他们的既得利益天平上增加上一块肉,事实也证明了朱这样做了──他不顾老百姓的反对,多次给公务员加薪就是讨好利益集团的举动。
从个人风格来看,朱在刚上任时信誓旦旦,给全国人民留下了十分好的印象,犹如阴霾的天空中突然飘过来的一朵彩云,他那掷地有声的“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如既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今仍旧在中国人民耳边回响。但大家知道,中国人历来是个讲究实际的民族,奉行多做少说的原则,朱事情没做成,反而“雷声大,雨点小”,把自己逼到绝路上了。当人们希望箱肥皂泡一个接一个破灭后,于是“朱二球”的绰号也便应运而生了。
何况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朱扎的是大政治家的势,却没有大政治家的魄力,更没有大政治家那种顽强的意志力。面对万丈深渊,他没有跳;面对地雷阵,他没有趟;面对困难,他没有迎头而上;面对各种不公平的事,他态度不鲜明。我们不知道他在“6.4”、法轮功事件中的真实态度,但从他的处世风格来看,他应该是个中立派,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敢说也不会坚持的,这点和胡耀邦、赵紫阳相比,犹如天上人间。朱走的是一条妥协的道路,这种妥协使得朱镕基虽然也赢得了“清官”的口碑,但却也令全国人民失望到了极点,有人这样评价说:“我对朱镕基不感冒,他没有对人民带来好处,反而给当官的涨了几次工资。”
这样的评价当然比较片面,因为朱的功绩也显而易见,比如在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朱就成功的抑制了中国金融风暴的发生,成为经济能手。但客观地说,当他当上总理后,面对前任留下的乱摊子,他也曾力图挽救,进行了医疗、住房等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改革却不彻底,带有很大的投机讨好利益集团的成分在内,许多成了搜刮民财的绝妙藉口。比如朱镕基的国企“抓大卖小”的政策,使得卖掉的都是好企业,职工们在卖掉的过程中大批沦为下岗职工……你看现在的中国,既得利益阶层依旧欢声笑语,老百姓却叫苦连天,对这样的改革,还要我们说什么呢?对他我们还能有什么评价的呢?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中国大政治家的风范,实际上,许多时候当你努力做了,常常会获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会在青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美名。朱镕基上台时那几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名言,和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一样,朱的改革一开始就昭示了悲剧性的结局,但是诸葛亮却持之以恒,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至于死在征途中。而朱镕基又是怎样的呢?他走的是一条妥协的道路,是一条自己看似无奈的路,是一条退避三舍的路,是一条缩头乌龟的路。这不是一个英雄的作为。
我并不知道朱镕基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但从他这几年的执政来看,他象一颗流星只是那么闪亮了一下,就掠入到茫茫的黑夜中,终究于事无补,这不更象一场闹剧吗?你看突然出现了一颗闪亮的星星,气吞万里,赢得万万千千掌声,可人们还没有回过神来就不见了它踪影。只好长叹一声:原来高声叫的,低声叫的,无声的都是一球样。
所以对朱镕基是个悲剧性人物的说法,我不敢苟同,我倒觉得朱镕基是中共政坛上一个有趣的想像,是值得全中国人民深思的现象!
转自《民主论坛》
- 关键字搜索:
-
朱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