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汉芯事件至今,已是覆水难收

 2006-04-21 20:3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org评论尚未明朗的重大事件是典型的“高风险作业”。然而“汉芯事件”太过有趣:举报故事离奇、当事一方沉默,加上媒体普遍“失声”……一切都使人心痒难耐。下一幕会是什么?仿佛是场“××猜猜猜”的娱乐节目,而调查结论扭扭捏捏的就是不出来。
对于公众来说,台前幕后正经历怎样的“板块运动”不得而知。但有一点:除非高层下决心“动一批人”,最终的结论和处理仍有极大变数;另一方面,对此事的调查势成骑虎,结论已到了“不得不发”的阶段。

“高科技担保公司”受质疑

汉芯不只是颗小小的芯片。

陈进依托的是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百年大学。具体而言,为汉芯在技术上撑腰的是一批“国字号权威”。组织调查的难度不止于技术问题,更需要智慧和决心。怎样考察权威的言行,是此番调查的看点之一;与此同时,人们也难免“投鼠忌器”之忧。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中,权威专家对于官方决策有重大的影响。简而言之,他们事实上组成了技术领域的“担保公司”。一旦权威点头称许或是坚决否定,从企业到官员都要慎重考虑。

此番匿名举报,说的是汉芯天方夜谭般的造假问题;如果举报属实,等于是说芯片业的几大权威在能力、诚信方面有所缺失,这不能不更令人急于听到调查的结论。

“民工打磨” - 举报怎么都像是个恶毒的玩笑。然而,公开消息就存在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回到2003年:“2月26日上午由上海市科委主持,由王阳元、许居衍、邹世昌院士、863 专家组组长严晓浪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汉芯一号’0.18微米DSP芯片的成果进行成果鉴定。据专家认定,‘汉芯一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属于国内首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门主持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发布了‘汉芯一号’诞生过程。……”

上午专家碰头开成果鉴定会,下午开新闻发布会。这是“超英赶美”的速度。

据了解,芯片鉴定不能只做 DEMO(插到系统板上跑应用),更不能放几张幻灯片了事,要从 CODE(代码)入手,独立地检验各环节的正向工程,最终确认这是可复制(而不是可打磨)的新产品。这样的鉴定可能要一、两个月;鉴定成功,说明是真货、可以批量生产。

汉芯1号被举报为“民工打磨”,那么它是否曾经接受过规范的鉴定?官方调查报告不能不对此予以澄清,这事关一众行业领军人物的英名。如果他们丢失了公信力,涉及芯片业的重大决策,有关部门还能听取谁的意见呢?


天极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