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速公路黑色档案--走近“死亡之谷”

八达岭高速公路是北京通往大西北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因每天车流繁忙,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特别是在进京方向51到56公里路段内,更是事故高发。由此,这段约5公里长的道路一直被过往司机冠以一个很可怕的名字--“死亡之谷”。

  事故档案一:落差太大追尾事故多

  事故回放:

  2004年9月12日上午9时左右,在进京方向51公里处,在相距50米左右的地方连续发生两起连环追尾事故,造成1人死亡,35人受伤。


第一起事故是一辆919路公交车追尾一辆面包车,面包车又追尾一辆大货车,三车连环相撞,公交车前部被撞得粉碎。第二起事故在第一起事故地点后面约50米处,5辆车连续追尾,其中夹在中间货车上的司机,因头部受伤当场死亡。

  事故成因:

  据有关专家分析,这段长约5公里的路段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在建设上,这一路段连续采用了接近极限的坡度、坡长,其中全长3455米的潭峪沟隧道,从进口到出口,高度下降了90多米,是连续的下坡隧道。据专家实验,如果以6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从进口滑行到出口,车速会达到90到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车辆长距离连续下坡,刹车片承受不了连续摩擦产生的高温,极易引起刹车失灵,发生追尾事故。


事故档案二:超载大货引发事故

  事故回放:

  2004年10月13日早晨6时左右,一辆拉载20多吨汽油的东风油罐车行驶到进京方向51公里处,由于刹车失灵撞向交管部门设计好的紧急避险区,整个驾驶室及罐体前部悬在空中,驾驶室5人从半空迅速逃生。

事故成因:

  八达岭高速公路是北京一条重要的旅游公路,全长61.9公里,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八达岭旅游业的发展。从规划看,八达岭高速公路本应该是地区性旅游客运快速通道,它的安全设施、坡道陡度、紧急避险设施、防撞栅板等都是按照低吨位的客车标准设计的,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货车通行需要。然而这条道路却逐渐成为110国道的货车分流通道。而大量来自外地的大型货车普遍加高车厢槽帮,增加车辆超出标注吨位的承重。由于这段路坡陡弯急,而且是连续的下坡路段,这些超载大货车行经此处都要连续地踩刹车,在连续刹车之后,就会使刹车毂变热,致使大货车刹车失灵,加之超载货车本来就惯性大,更加难以控制,事故隐患非常严重。虽然市交管部门设置了降温水槽、避险车道、电子显示屏和路面凸起减速带等设施,但是超载大货车引发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事故档案三:

  拉危险物品车引发的恶性事故多

  事故回放:

  2005年12月4日,八达岭高速公路进京方向49公里处时,一辆装载电石的大货车与一辆载有29人的客车相撞,随后两车翻入道路左侧约20余米的深沟中燃烧起火。这起事故共造成24人死亡、9人受伤。这次事故是本市建国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一起交通事故。据交管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事故的原因是装运电石的大货车刹车失灵。

  事故成因:

  由于八达岭高速路是通往旅游区的通道,大量旅游公司的大型客车都在这条路线上运行。而一些拉送电石等危险物品的大货车也频繁行驶于这条路上,如果运送危险品的车辆与大型客车相撞,很容易引发危险品燃烧,进而引燃大型客车,大型客车的乘客一旦来不及逃生,就会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