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不可不慎

便秘是指大肠运动缓慢,水分被吸收过多,造成大便干燥或形成硬节的粒状便,引起解便困难甚至肛裂而疼痛流血;一般而言此类病人经常数日解一次大便。尽管便秘并非严重的疾病,但却经常困扰着小朋友及家长。医师表示,临床上该类患者约占一般儿科门诊的3%,小儿肠胃门诊的10~25%。

临床症状

患有便秘的孩童,会出现腹胀、腹痛、排便困难及疼痛的症状,甚至造成食欲不振和体重增加缓慢,严重时易导致儿童胃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干扰大脑功能,出现焦虑、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及思维迟钝等表征,影响小孩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常见原因

1.饮食因素:若孩童进食量太少或食用过多鱼肉、蛋类、精致食物(如油炸食品、速食等)和水分不足时,消化吸收后残渣少,对肠道不能刺激排便反射,以致大便减少、变稠。

2.习惯因素:当生活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容易导致便秘。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习惯,上课时憋住大便,造成排便不顺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3.心理因素:儿童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缺少运动和情绪低落,会抑制胃肠蠕动,导致肠壁肌肉乏力而便秘。有部分儿童受到父母对排便引导不当,如强制排便,逐渐形成了“心理性便秘”,久而久之,小儿不仅得不到排便的快感,反而厌恶排便,使直肠充盈粪便后不再引起排便反射,形成“习惯性便秘”。

4.遗传与疾病:便秘与家族史和遗传有关。再者,某些大肠结构异常如狭窄、先天性肠缺乏神经、肠扭转等疾病,会引起肠道功能障碍,造成肠壁肌肉张力减低,蠕动减慢,导致便秘。若患有肛周炎、肛裂等疾病的孩童,会因排便时疼痛,惧怕排便而拖延排便时间,引起便秘。

5.药物:许多药物会抑制大肠蠕动,引起便秘,例如止咳药、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等。经常灌肠和服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度减弱,加重便秘。

因应对策

1.饮食调整:喂食牛乳的婴儿发生便秘时,可将牛奶中的糖量增加到8~10%,并增加水分及果汁的摄取,较大婴儿可添加蜂蜜。若幼儿便秘时,应减少蛋白质类饮食,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谷类(尤其是全麦或糙米)、豆类及豆制品,并多吃香蕉、芹菜等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再者由于洋粉在肠内可吸收水分,使粪便软滑、体积增加,利于排泄,因此也可增加洋粉制品的摄取。

2.养成排便习惯:对于较大的幼儿,家长可利用清晨或孩童饭后的“胃结肠反射”,督促小孩如厕,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但若小儿不排便,则不可勉强,更不可强制孩子长时间蹲坐便盆。

3.增加运动量: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练气功、体力劳动等,可使胃肠活动加强、增进食欲,提高排便动力,预防便秘。

4.药物治疗: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部分泻药或中药治疗,但切不可长期滥用,否则当肠壁神经感受细胞的反应降低时,即使肠内有足量粪便,也无法产生正常蠕动及排便反射。

医师表示,便秘不是疾病而是种症状,父母平常应多注意儿童的排便状况,若发现孩子开始有不敢大便、大便疼痛、出血等状况时,就应前往医院治疗,即时进行改善,否则拖得越久,将使情况恶化,治疗更为困难。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