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停掉的不只是“冰点”

朋友在电话中说,停掉“冰点”只能说明少数人的虚弱和恐惧;越是这样,就越是说明这样的局面一定要结束,而且结束得更快。民主是一种世界潮流,逆世界潮流而动的人必然自取灭亡。

我当然同意朋友的说法,但是我的担心更多一层:在今天和未来,停掉“冰点”这个栏目,将会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怎样可见与不可见的损失?这件事情将会给我们民族的道德与文化带来怎样深远意义的影响?我其实不在乎作出决定的极少数人,他们在未来的历史审判中将扮演的角色,他们的最终结局如何,那是他们自己操心的事情;而因停掉“冰点”造成的对于我们民族精神道德的损害,这才是我真正感到忧虑的。

中青报这个每周一次的栏目“冰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忠诚与良知,意味着敏锐与对读者负责,意味着一个开放的、活跃的视窗。李大同先生率领的这支小小的队伍,在同行与读者面前,所树立的是“正直与勇气”的形象,与常见的“瞒与骗”的做法恰好相反。

将这样一个栏目取消,是对于整个新闻界以及新闻评论界的一个严重腐蚀。它所发出的指令是:不要再走“冰点”的道路,否则就是“冰点”的下场。而当绝大部分(或几乎所有)业内的人们仅仅出于恐惧或者自保,放弃应该坚持的原则,放弃对于现实与历史的忠诚态度,放弃自己职业操守,人们还能指望从报纸上读到什么呢?一张报纸除了是一张废纸,还能够是什么呢?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张“废掉了的报纸”,它对于一般读者所起到的腐蚀作用,是一张真正的废纸难以企及的。因为它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压抑下去了。人们看到这种不痛不痒的东西,就会说:“你看,这就是捣鬼的结果”。本来人们认为报纸可以是讲理或者伸张正义地方,生活中遇到不讲理的事情可以拿到报纸上来评说;可是当他们看到报纸本身也遭遇了如此不讲理的事情,就会自然地想:这个世界没有讲理的地方了。

而当一般民众大抵都有这种感受--“这个世界上没有讲理的地方了”,所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普遍的价值虚无,是我们民族道德水平的整体下降。“既然你不跟我讲道理,为什么要我跟你讲道理”?说句不客气的话,在我们民族现有道德水平的问题上,那些当官的、有权的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你们经常当着众人的面,做下一件又一件蛮不讲理的事情,谁还能指望什么?

取消“冰点”栏目,也是对于这个民族目前仍然坚持讲良心、讲道理的人们的一次整肃,是对于这个民族艰难挣扎中的正气力量的一次整肃。总之,巨大的损失不是目前能够看得出来和能够估计的,它的影响必定是深远的。也许这正是某些人所要达到的效果。然而,即使是这些人,对于我们民族整体道德、精神水平的再次下降,并因为这种下降所带来的看不见的损失,他们负得了这个责任吗?他们有过一分钟考虑其所作所为对于我们民族未来深刻的负面影响吗?显然,于未来而为今天埋单的,不仅是这少数几个人,必将是我们整个民族,是我们所有人的子孙后代。

2006年1月27日

观察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崔卫平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