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的四川女娃

新近结识的美国朋友Joe和Mary夫妇,常在周末带着他们的中国女儿来我家小聚,谈论工作,生活趣事,更多的是一起关切和欣赏这孩子的成长。女儿是他们的心肝宝贝,生活的中心,欢乐的源泉。这个小女孩带给他们的幸福怎么形容也不为过。

他俩都是第二代意大利移民。Joe的父母居住康州,他在纽约闯天下,生就一副魁梧雄伟的身材,天性乐观,轮廓分明的脸上笑口常开。Mary身材修长,打扮入时,瘦瘦的白净的脸显得文静美丽;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宜怀孩子。

现在Mary已辞去银行的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常说女人是柔弱的,母亲则是强大的。当她抱着女儿时的那种满足的神态,真使人感染到母爱的美妙和伟大。在女儿面前,Mary是个可以无限信赖的全能母亲。

女孩名叫丹妮尔(Daniel), 一看就是东方女娃,黑发,黑眼珠。黄皮肤。不错,她是领养的女儿。

丹妮尔来自中国四川重庆,出生一,二天后被放在一所学校的楼梯旁,后来在孤儿院成长。Joe和Mary通过中美经纪机构办理领养手续,经过八,九个月的等待,双双前往中国,由北京、广州而入川,终于把九个月大的小人儿带回纽约,从此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我们第一次见到丹妮尔是她十九个月时,娇滴滴的依偎在她母亲的怀里,一口纯正的英语儿语,可爱极了。看着孤儿院档案照片上土不拉几的小模样,对照今天温馨的家庭生活,境遇宛然天壤之别。我情不自禁地说丹妮尔到你们家真是她的运气。Joe马上说;“不,是我们的好运气。”Mary表示,女儿的到来带给家中无尽的快乐,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她是我们的小天使。

说得也是,这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如今已经有二十七个月大了,出落得稚气天真、聪敏伶俐,越来越迷人了。一次我们一起去中国饭店晚餐,丹妮尔坐在她父母中间,手拿筷子,左右逢源,享用着父母频频夹给她的菜肴,一边吃一边说起了中国话:“好味道”,大家忍俊不禁,笑得好开心。Joe骄傲地说她会讲很多中文呢。还说她喜欢吃中国菜,特别是辣的,四川妹子嘛。

Joe夫妇感恩节请我们去他家玩,品尝意大利大餐。一进那陈设雅致、处处玩具、暖洋洋的的屋子,就感染到幸福家庭的气氛,丹妮尔兴奋地拉我们去她的卧室参观,那是一间粉红系列的公主房,精美的布置就知道这个女孩是父母心中的宝贝。Mary笑着说:其实到了晚上她就会跑到我们床上,睡在中间。Joe哈哈大笑说,每到早上,就成了一个H形。

Joe和Mary真是用心良苦。他们给丹妮尔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取孤儿院的地名为姓,以中国美玉为名;经常带她去唐人街接近中国文化事物,吃中餐,购唐装,买学中文的CD和书籍,以及热衷交中国朋友。他俩苦苦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不是什么业务需要,完全为了迎合女儿的中国背景。

Joe 告诉我们,纽约地区有很多领养中国儿童的美国家庭,领的几乎都是女孩,她们来自中国各地,他熟识的就有南京的河南的四川的等等,在各个家庭中普遍生活得很好。家长们大都因女儿而“中国化”起来,他们定期聚会谈育儿经验,交流中文学习心得以及分享着孩子成长带来的喜悦。

Joe和Mary说:丹妮尔长大后,我们会帮她去中国设法(例如登报)寻找她的亲生父母。父母抛弃自己的孩子,当时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一旦找到,皆大欢喜,我们希望能够用中文同她的亲人对话,说不定她还有亲兄弟姐妹呢。如果丹妮尔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我们一定支持。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已经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那令人感动的真情表白,集中到一个字,就是爱。他们在不厌其烦的尽责付出中体验着人生莫大的喜乐,却没有要求孩子对自己承担义务的意图。他们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个独立的个体,理应从小受到充分尊重,顺应性向自由发展。这使我想起中国大异其趣的传统习俗:领养孩子,要紧的是对孩子隐瞒他的身世,以免长大了寻着亲生父母,也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详情,甚至用搬家的办法避人耳目;以及时刻耳提面命“听大人的话”,强调不尽知恩图报、反馈长辈的责任等等……

Joe 和Mary准备去中国领养第二个孩子,给丹妮尔添个伴儿。他们曾有意领养一名需要特殊照顾的残疾孩子,可是前面有二十几个家庭在排队争取,所以轮不到了。最近他们来我家,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他们的申请已列上日程,明年八、九月份可去中国认领。他俩早早就和女儿沟通,让她知道家中快有一个妹妹了,但对她的爱是不会改变的。看来丹妮尔已有很好的思想准备。


2005年12月23日于纽约布洛克仑
读者推荐

本文留言

作者美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