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州祈福新村近万人示威
这是祈福短期内第一次近万人参与的大规模游行活动
学术界一直以为中产阶级是发展民主的其中一个先决条件,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内中产阶级的人数却尚未成型,因此民主在中国尚未有足够条件。不过,最近中国东部沿海的一次事件,却说明中产阶级已在冒起。在这次事件中,有近万人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为数众多中产聚居的广东番禺祈福新村,日前出现大规模维权请愿游行。祈福市政路事件自今年9月曝光之后,业主与政府的交涉一直不果。外界有消息指,如果规划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番禺市政局今年尾将尘埃落定,明年3月祈福市政路正式动工,不再有商量余地。
因不满番禺市政府将祈福新村两条村内道路祈福大道和福怡路改为市政路,近万名祈福业主和家属12月11日集合后走到村外的一0五国道,并高举“齐心维权,保我家园”的横幅,业主们游行近一小时后和平离去。据了解,是次游行是业主们短期内发动的第二次抗议游行,人数也由11月尾的千多人增至接近一万人,当中还包括4成的港人同外籍人士,下一步大批业主将策动在香港维权游行,扩大舆论影响力。
番禺祈福新村市政路事件,到目前已让业主和政府僵持近百天。最大争议的是,经维权的律师核对,2000年3月,规划局批准了《祈福新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祈福大道、福怡路(规划时叫景观大道)明明白白属于住宅区内道路,是祈福业主的共同财产。当时,祈福新村的土地规划红线除了原规划预留的祈福医院前30米(6.041亩)及晓峰园后80米以外,再没有其他的道路红色。
近万名祈福业主和家属走到村外的一0五国道喊口号游行
而番禺规划局倒理直气壮表示,番禺市人大常委会95年7月审查同意的《番禺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98年12月通过的《广东省番禺市市域规划》,2001年2月通过的《广州市番禺区中心组团规划》都明确对景观大道规划的控制。
有法律顾问表示,番禺规划局这样的做法,打个通俗的比喻就是,“大家签订了一个合同,合同条款清晰,并且也付款履行,但其后我在这个合同上又写又画,又加又减,然后要你按我自己所改写的办,你能答应吗?”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信不信你有没有规划,而是你能不能这样做的问题?因为你这是出尔反尔,因为你规划局的行为已经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目前,更多业主希望可以经过法律的途径捍卫自己的权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强调:“各级政府都要按照法定许可权和程式列使权力,履行职责。”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捉紧这点,业主们都认为,莫说你是经三次会通过,就算十次也不行,这就叫做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因为这路是我们的,宪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有李姓香港业主向《亚洲时报在线》痛斥道,“祈福新村以外的土地我们左右不了,但现在知道祈福大道和福怡路是我们的资产,规划局应该先征求祈福的意见,早前对话会遭到拒绝,祈福开发商的建议规划局也无意采纳,规划局一直都在回避问题,这种不作为就是失职。”
在祈福的维权事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维权运动的中坚,多是对于法律监督相当重视的香港人,还有一些在民营和外资企业工作的内地业主,他们多是靠自身勤奋累计一定的财产,有财产然而不算富,所以,对于财产的维护自然最重视。一位元广东的业主所说,“我个单位现在值四、五十万的资产,市政路有可能让我房价钱跌去十几万。我怎么可能不奋起维护?”
据了解,早在祈福之前,广州就发生过两个业主维权的事例,一个是发生在2003年丽江花园业主为反对新浦南路(市政路)经过小区而进行的维权,最后还是失败了;另一个则是中海康城业主为反对把小区路薰衣草街变成市政路的维权。和祈福一样,原来并没有市政道路红色,传闻因某领导一拍脑袋,这手就就伸进来了,8月3日,组织起来的业主毫不客气地把施工队统统赶了出去,虽然事情现在还在跟进当中。
在过去的业主维权事例中,当民生遭遇政策,我们大多看到的,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在中国内地,业主维权显然是条艰辛而又漫长的路,在广东城市光鲜的外表下,让人还记忆犹新的还有,小谷围艺术村的悲惨命运、龙怡苑的忽然“违章”、丽江花园业主的维权失败…这种日渐曝露的侵害事件,更多的是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的行为所致。而最常见的是政府强行拆迁或改变城市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
但值得庆幸是,近年来中国公民要求限制权力的呼声正在逐渐高涨。在这几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业主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敢于运用道德的评判。有维权业主告诉记者,会在明年初,召集祈福新村部分内地和外籍业主到香港进行维护权游行,加大社会的舆论压力,姑且不论这行动的成效如何,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小区因规划路闹得沸沸扬扬,不该是广州楼市一道尴尬的“风景线”。地方政府若要有所为,自然也该为自己的权利负责到底。
有分析指出,这个东部沿海城市的例子证明,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提高执政能力,改变粗放式的管理办法,并不是没有道理。最重要的是,假如地方政府有更强民主色彩的制度,政府行事以民意为依归,万事跟民众有商有量,这类上万人游行的情况根本就可以避免。
亚洲时报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