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在中俄双方互作让步的情况下,勘界谈判最终完成。在双方分歧最大的靠近图们江出海口的哈桑区地段,中国方面从中俄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同意作出一定的调整,俄方将萨哈林斯基岛移交中国作为补偿。1997年 11月上旬,在叶利钦第三次访华期间,中俄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东段勘界工作如期完成.
关于中俄边界在俄罗斯哈桑区地段的边界调整
日前有网上传言,中俄边界在俄罗斯哈桑区地段曾有边界调整,面积约为1000公顷(10平方公里),内容涉及中国在图们江下游的出海口。我对照了旧地图和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苏国界东段边界条约》,发觉前面的说法恐非事实,结合地图把个人的看法说明一下。
众所周知,中俄边界在我国吉林省珲春境内有一个申向日本海的突出部(防川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南侧是图们江,北侧是俄国领土。其长约30公里,宽度不等,大部分在5-10公里左右,仔细观察地图,你会发现防川突出部有两处特别狭窄,仅百余米,分别位于我国会忠源居民点南部和朝鲜四会岛对岸。我在旧边界1: 25万地图上用红色的A和B表示。可以说这两处狭窄通道是从我国珲春到防川地区的咽喉,称为“防川通道”,重要性不言而喻。
遗憾的是,自清代勘分东段国界以后,作为中朝边界图们江因河流改道一直在向中方推移,这种变化使得原本狭窄的“防川通道”更加岌岌可危,如遇洪水,随时都会有被图们江吞没的危险,具中俄关系专家沈志华先生考证,1959年就曾经出现过图们江洪水冲毁“防川通道”的事件,防川也成了一块被江水阻隔的“飞地”,当时为了解决通行问题,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苏联将边界铁丝网后移,让出近1000公顷土地,交给中方作为公路通道,为了保证通道的安全,中方对图们江河岸进行了加固,但人力毕竟不能对抗自然,图们江向我方漂移的趋势难以遏制,随着土地不断没入江中,到1991年中苏新边界条约前,一到洪水季节,防川通道仍然是岌岌可危。
1991 年中苏新边界条约时,双方对防川通道的情况进行过考虑,为了缓解危局,前苏联(俄罗斯)同意将防川部分段的中俄边界再一次向俄国一侧迁移,调整出一部分土地(10平方公里左右)供中方加宽“防川通道”。这体现在《中苏国界东段边界条约》第28-31界点的边界变化上,我在附图上用绿色线标注,供大家和旧边界对比。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界东段边界条约》相应部分原文
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
从第二十七界点起,国界线继续沿上述分水岭大体向南行,经过89.2米高地(苏联地图为卡缅尼斯塔亚山107.1米高地),至巴尔巴什山303.3米高地(苏联地图为303.5米高地)。然后,国界线继续沿上述分水岭先大体向西行约3.5公里,再转向南行,至第二十八界点。该界点在上述分水岭上,位于中国境内86.6米高地(苏联地图为一号无名山)东南约2.0公里,苏联境内27.7米高地(苏联地图为29.9米高地)西偏西南约1.4公里,苏联境内194.0米高地(苏联地图为192.9米高地)西偏西北约6.2公里。
从第二十八界点起,国界线以直线向南行1.8公里,至第二十九界点。该界点位于中国境内86.6米高地(苏联地图为一号无名山)南偏东南约3.6公里,苏联境内27.7米高地(苏联地图为29.9米高地)南偏西南约2.8公里,苏联境内194.0米高地(苏联地图为192.9米高地)以西约6.0公里。
从第二十九界点起,国界线以直线向东南行3.5公里,至第三十界点。该界点位于中国境内沙草峰77.1米高地(苏联地图为二号无名山)东北约2.3公里,苏联境内125米高地(苏联地图为125.5米高地)以西约1.9公里,苏联境内194.0米高地(苏联地图为192.9米高地)西偏西南约3.7公里。
从第三十界点起,国界线以直线向南行1.8公里,至第三十一界点。该界点位于中国境内沙草峰77.1米高地(苏联地图为二号无名山)以东约1.2公里,苏联境内125米高地(苏联地图为125.5米高地)西南约2.8公里,苏联境内61.6米高地(苏联地图为60.3米高地)西北约4.7公里。
从第三十一界点起,国界线沿哈桑湖和图们江(苏联地图为图曼纳亚河)之间的分水岭先大体向南行,经张鼓峰155.1米高地(苏联地图为札欧焦尔那亚山157.3米高地),然后转向东南行,至第三十二界点。该界点在图们江(苏联地图为图曼纳亚河)左岸上,位于中国境内58.5米高地(苏联地图为三号无名山)东偏东南约2.8公里,苏联境内61.6米高地(苏联地图为60.3米高地)南偏东南约1.9公里,苏联境内郭鲁泌尼乌脚石山182.0米高地(苏联地图为180.3米高地)以西约9.0公里。
- 关键字搜索:
- 组图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